厚厚的一沓,让柳闻莺收到的时候差点以为苏媛又给她塞了银票。
等到打开信件时,柳闻莺松了口气的同时也惊叹于苏媛这半年刚到京城竟然有那么多的新鲜事和自己分享。
毕竟在钦州那边的时候,大半年的光景,苏媛也不过一句“一切安好”,信里更多的是关心她在江南的境遇。
而如今,柳闻莺指尖捻着苏媛寄来的信纸,一字一句细细读来,对方也是分享起了到达京城的这几个月里的见闻经历。
原本柳闻莺也只当是寻常家书,却在她看到“春闱舞弊”四字,本来都被节日已经冲淡了的不少记忆再次回笼了起来。
苏媛提到他们刚到京中时,正巧就碰上了这案子。
据苏媛所知,此次不少寒门举子掺了进去。
可叹他们苦读十余年,原是想靠科举搏个出路,却被人蛊惑着走了歪路,如今落得个功名尽毁、甚至牵连家人的下场。
看到这儿,柳闻莺忍不住抬头望向窗外湛蓝的天空,脑海里全是父亲以及他的那些同窗在耕读轩中伏案苦读的画面,唏嘘不已。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同时她又想起父亲前日才说张野归家昏迷了两日之后也终于醒了,醒了之后便抱着父母老师痛哭一场,如今也是在安心养病,只是依旧不愿多提关于京城生的事情。
这场春闱舞弊案,或许是因为苏媛只是闺中小姐,她对此事的并不知晓太多,又挑挑拣拣写进信中,柳闻莺能看见的结果不过是“各部官员多有变动,或抄家或流放,父亲自进京后因为此事被多有借调,还常憩于衙署”。
一场春闱舞弊能把刚进京的小官当成“核动力驴”使唤,也是能看得出来这场案子究竟有多大,又有多少官员在此事中折了进去。
其实苏媛甚至没告诉柳闻莺,本来他们在京中苏家没有买到合适的宅院,只赁了栋和钦州小了三分之一、价格却还要贵上一倍的宅子。
但是刚搬进去没多久,因为春闱舞弊案因为一名落罪官员被抄了家,苏照倒是消息灵通,趁这个机会将那个落罪官员的府邸讨巧买了下来。
正是如今苏家居住的在京城西市的三进小院中,这府邸虽然也没有以前的大,但是府邸精致,苏媛如今的小院里半株海棠开得正好,清幽得很。
只是这样的“讨巧”背地里藏着又是另一家的祸事,因此苏媛并没有和她说这事。
苏媛只是在信里简单的说了一下进京这段时间又搬了一次家,忙碌规整行李这才使得这信来的也迟。
苏媛又问起柳致远近日读书是否顺利,她们家开的铺子生意如何。
信末她又提到了刚来京中她还跟着长辈参加的一些宴会云云。
柳闻莺从苏媛信中提到那各种宴会的花团锦簇中也看出了一点掩藏在下面的暗流汹涌。
一个刚进京的六品小官,是如何能参加朝中重臣又或者勋爵人家的宴会?
苏媛信中只说跟随长辈,也没说跟着的是苏家的还是文家的。
不过柳闻莺也猜的出来,能有这本事的应当是苏媛的外祖家。
可这样一来,苏媛和苏府里众人的关系是不是又变得更差、更表面了呢?
不知不觉间,手指已经翻到了信纸的最后一页,柳闻莺回过神来才意识到了想起自己刚才是不是想的太多了。
不论是由春闱舞弊感慨寒门学子的求学坎坷,还是说她担心远在京城的苏媛如今的近况,这些都是她眼下做不到也摸不着的。
与其在这里焦虑感慨,柳闻莺还不如将已经写好的仙剑三的第三卷手稿送出去。
然后回来找个密封性好的罐子将晾干的槐花收起来,以及春日里就挑好的绿茶包在一起,回信交给苏媛才是。
窗外的太阳本是最烈的时候,只是忽然狂风一卷扯来了乌云,吹翻了屋里书桌上的信纸,柳闻莺收拢着信纸的功夫,豆大的雨珠也跟那断了线的珠子似的落了下来……
喜欢我全家在古代当陪房请大家收藏:dududu我全家在古代当陪房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