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连试戏的过程都没有,直接一通电话表示,只要乐澄愿意来,角色就一定是留给他的,谁都抢不走。
乐澄最后选择了那位百亿票房的导演续作。
因为他自己就是第一部的粉丝。
一直以来都非常期待第二部上映。
虽然乐澄饰演的这个少年,在第二部里其实戏份非常少,一百二十分钟里只出现了十多分钟。
但乐澄非常喜欢这个角色,可以说是他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个角色,也让他成功出现在了大众面前,收获了一众可爱的粉丝们。
而当时。
这部电影的拍摄情况是什么样的呢?
首先自然,没有试戏,完整的剧本很快就被送到了乐澄的手上。
拿到剧本以后乐澄也没急着背台词。
因为距离剧组开机还早着呢。
听院长阿姨说,记台词记太早了也没用,因为可能剧本临到开机的时候都会变。
乐澄把这话记在了心里,在拿到剧本以后就去欧洲溜达了一圈儿。
倒也不单纯是为了欧洲的意大利披萨。
而是因为他所饰演的角色就是从小在欧洲那片儿长大,乐澄是去体验人物的。
去了欧洲以后,乐澄到处打卡旅游。
埃菲尔铁塔,伦敦大本钟……小学时课本里出现的场景一幕接着一幕眼花缭乱出现在乐澄眼前。
还没完。
乐澄又在当地参加了一个滑板社团。
每天白天傅时勋去开会谈生意了,乐澄就在保镖的保护下在社团里玩滑板玩得不亦乐乎,摔多少遍他都不伤心。
反正晚上有傅时勋给他上药按摩。
有什么可伤心的?
大不了屁股上又挨几下傅时勋的巴掌,又不痛,乐澄干嚎着喊两句老男人就舍不得了。
就这样,乐澄在欧洲一边玩一边把角色需要的滑板也学会了。
电影开机那天。
他非常帅气地用滑板抵达了剧组。
结果当天就上了热搜,获封“内娱第一美少年”。
然后电影就这么热热闹闹的开机了。
一开始没有乐澄的戏份,乐澄想起来了就来剧组里看一眼,跟所有演员插科打诨,偶尔一起打打游戏。
有乐澄戏份的时候。
提前一天晚上,导演就给他在视频里先讲戏。
乐澄在表演这方面本身就有点儿天赋,之前又跟院长阿姨学过,导演几乎是一点就通,两人合作的非常顺利。
当然,拍戏的过程那么长。
导演又要求高,在整个拍戏过程中乐澄不可能一点儿问题都没有。
就算是像乐澄已经足够优秀了,也不可能所有的戏份都一条过。
但往往这个时候。
傅时勋的“剧组慰问”就来了。
下午茶咖啡,蛋糕点心,日料烤肉。
香喷喷的小点心往那里一摆。
还有谁会生乐澄的气?
更何况,乐澄也不是那种拍几百条都过不了的拖油瓶。
每次他只要卡戏了,都不用第三条,第二条的时候主演就会跟导演商量,让把其他人的戏份先提上去,然后把乐澄拉到一边儿给乐澄不厌其烦的讲戏。
主演虽然比不上院长阿姨德高望重。
可也是圈内知名的实力演员。
讲上个两三遍,再指导乐澄一下,乐澄很快就懂了。接下来的拍摄就会变得很顺利。
现在回想起这段经历。
简直跟做梦一样。
乐澄曾经以为这样的剧组才是娱乐圈的常态,所以一直很喜欢自己的工作。
却不成想,真正的娱乐圈竟然如此的复杂,黑暗。
答应好的角色是可以临时变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