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无线文学>十九世纪女作家 > 8090(第3页)

8090(第3页)

玛格丽特不知道这些布料为什么能凑到一起去,难不成这个世界的地理格局与上辈子不一样吗?

“请问这种布料是来自华夏国吗?”剩下半天,她在家门外的空地上做木栅栏,先要砍树,修光后拖到门口,再固定起来。

三天时间,玛格丽特把门前屋后的几片地都圈了起来,一有空,就带乔治去山坡上捡石头回来加固。

三天后,玛格丽特又与乔治一起在屋门口起了几垄菜地,她打算把屋后出苗的菜都分移到前面去,方便浇水。

玛格丽特还专门在院墙一角留了块空地,她打算建一座旱厕。

挖旱厕是一件辛苦活儿,乔治去村子里借来铁锹,姐弟二人也不过分劳动,每天就像蚂蚁搬家,一篮子一篮子的刨土。

坑洞足够大之后,玛格丽特用半山腰的黄黏土攉泥,糊在坑壁,点燃火堆烧硬,然后再一半搭上木匠那里换的木板,上面建木板房,盖上稻草顶。

坑的另一半露天,用木头做盖子,平时一拉开,就可以直接从沉积池里取粪肥。

这一项巨大的工程做完已经一周过去,炎热的夏天来临。

玛格丽特再次穿戴严实,前往蜂房去查看蜂筒的情况。

已经发展壮大到了可以二次分筒的程度了。

玛格丽特花一天时间继续用肉换了木板,自己加工做成蜂筒,把原筒的蜂分成三波,她还在原筒的蜂巢里找到了蜂王。

夏天来临,雨季也伴随而至。

这天夜晚,玛格丽特睡在床上,身边就是伊莎贝拉的床,伊莎贝拉忽然惊醒大叫起来,玛格丽特与乔治起来查看,原来是暴风雨导致屋顶渗水了。

伊莎贝拉倒霉的紧,玛格丽特全屋查看了,只有她床头漏雨,玛格丽特只能与乔治把她的床挪开,摆上罐子接水,伊莎贝拉与玛格丽特挤在一处。

湿润的空气,滴答滴答的雨滴,与伊莎贝拉的抱怨声混在一起,玛格丽特睡的格外踏实。

老板说,在丁戈三里地住的富商妻子罗伯特夫人,最爱用兔子皮做斗篷,每到冬天都要做一件,还偏爱灰白的毛色,也不是夫人本人喜欢,而是她那嫁给了领主的男爵弟弟做第二任夫人的姐姐喜欢。

每年距离圣诞之前,夫人就会给男爵夫人送一车的礼物。

打听完毕,玛格丽特问老板要酒曲。

老板表示没有这个东西,玛格丽特也猜到了,本地酿的是啤酒,要么就是坐船从王国南方来的葡萄酒。

这两种酒都只需要酵母,不需要酒曲。

所以,她拿着24个铜币和自己从家里带来的铜币,先牵着伊莎贝拉去布料商店卖布。

这是玛格丽特上一次去过的店。

依旧是琳琅满目的布料,伊莎贝拉带来的布卖了32个铜币。

伊莎贝拉在挑选缎带,缎带有便宜的,也有贵的,便宜点的,是陈年的料子,有的产绸小国距离王国近,运费能便宜一些。

伊莎贝拉要了一根6铜币的陈年缎带,她觉得能拿回家自己再染一染。

玛格丽特欣然付钱。

随后去粮食店卖了做酒曲要用的精麦粉,还有一大袋酿酒用的麦子,和自家要吃月余的粗麦粉一大袋,老板送了包小鸡吃的麸糠。

大包小包,一共花了四十个铜币。

玛格丽特指着丝绸问道。

“华夏国哪里来的华夏国,我雇主的商船走遍世界各地,也没听说过华夏国,这些绸缎来自大陆的西南方,有好几个国家都能生产。”

店管家自豪地给玛格丽特介绍,玛格丽特却双唇紧闭,什么都没说。

悬着的心总算是死了,她穿越的地方可真够架空的,无论是地理环境,国家风俗,几乎就没有与上辈子一样的。

玛格丽特叹了一口气,振作起来问店管家:“请问您这里收不收毛呢布。”

店管家点头:“收,但这个时节气温高,价格没有冬天好,如果是染了颜色的布,可以给16个铜币一码。”

一码布接近一米长,做一件平民的衣服至少需要两码到三码布左右。

玛利娅一个季度,最多能产六七码布料,算下来就是112个铜币。

问完了布料的价格,玛格丽特才去皮具店,花一个铜币,给乔治买了牛皮筋。

然后就是杂货铺,玛格丽特问店主买了一包能够染出蓝色的植物染料,一小撮蔬菜种子,以及她打算引蜂用的,一小块树叶包的蜂蜡。

她把买来的东西都塞进衬裙的口袋。

买完东西,玛格丽特的肚子饥肠辘辘,她凭借记忆,找到了镇上的小吃摊一条街。

卖葡萄酒,肉干,果脯,面包的摊子居多。

一大块不含糠麸,加了黄油的白面包能卖上两个铜币。

玛格丽特也就看了看,以她的经济水平,还吃不起这种好东西。

打算回家吃饭的玛格丽特刚走出城门,忽然看见一个老叟在卖鸡仔,大约都是破壳二十天的样子,褪去了黄色绒毛,长出羽毛。

她走过去问价。

“公鸡3个铜币,母鸡4个铜币。”

玛格丽特还剩十六个铜币,打算买一公两母。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