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清晨,阳光透过宫殿的窗户洒在朝堂之上,将整个大殿照得明亮而庄重。嬴政端坐在龙椅之上,他的目光如炬,扫视着下方的群臣。
突然,嬴政的目光与赵高交汇,他微微颔,给了赵高一个不易察觉的眼神。赵高立刻心领神会,他嘴角上扬,露出一丝狡黠的笑容。
“大王,大喜啊!”赵高的声音在朝堂上响起,众人的注意力都被吸引了过来。
“武安君和王翦将军,大破赵国,取得了辉煌的胜利!”赵高手中拿着一份捷报,高声念道。
嬴政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他大声说道:“赏!”这一个字如同惊雷一般,在朝堂上回荡。
群臣们纷纷附和,一时间,朝堂上充满了祝贺和赞誉之声。
“众爱卿,来商量商量如何赏赐吧。”嬴政接着说道,他的声音中透露出对武安君和王翦的赞赏。
“大王,我感觉应该提升爵位。”一位大臣站出来说道。
“大王,应该赏赐封地。”另一位大臣紧接着说道。
“大王,应该提升官职。”又有一位大臣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朝堂上顿时热闹起来,各种声音此起彼伏,五花八门,说什么的都有。
赵高见状,连忙高声喊道:“肃静!”他的声音在朝堂上回荡,群臣们渐渐安静下来。
嬴政心中暗自感叹,都说上辈子自己重用赵高,现在看来,这赵高还真是贴心啊!虽然他也知道阿谀奉承并不是什么好事,但此刻听到这些赞誉之词,心里还是感觉十分舒服。
“李斯!”嬴政突然喊道。
“大王,臣在!”李斯听到声音,毫不犹豫地走出队列,躬身施礼。
“你身为法家的负责人,对于这些事情自然最为了解。”嬴政看着李斯,缓缓说道,“你制定个规章制度,尤其是军功制度,武安君和王翦的封赏就交给你了。”
李斯心中暗自叫苦不迭,这可真是个棘手的差事啊!无论如何封赏,都难以让大王和将军都满意。
封赏多了,大王不满意,封赏少了,将军不满意。
然而,尽管如此,他还是毫不犹豫地应道:“臣遵命!”
李斯领命后,退回到自己的位置,开始思考如何制定一个合理的封赏制度。
就在此时,朝堂之上,一个儒家学术的学生突然站了出来,高声说道:“大王,臣有要事要禀报!”
“讲!”嬴政的声音威严而低沉。
“大王,臣家中来了一位门客,他声称拥有燕国的军队布防图,并希望能将此图献给大王。”这位儒生言辞恳切地说道。
“哦?”嬴政的眉毛微微一扬,“快把图呈上来!”
“大王,那门客表示希望能亲自将图献给您。”儒生接着说道。
“他叫什么名字?”嬴政追问道。
“回大王,他名叫荆轲,乃是卫国人。他曾投靠燕国,但未受重用,故而想转投我大秦。”儒生详细地介绍着荆轲的情况。
然而,当嬴政听到“荆轲”这个名字时,他的眼睛突然眯了起来,一股凛冽的杀气瞬间弥漫在整个朝堂之上。
若是此时有人胆敢抬头直视嬴政的眼睛,恐怕会被那股杀气吓得魂飞魄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