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淮越每逢雨季,便提前将水引到当年留下的矿坑中,因此上报的少些。”杨治中不意外林言的疑惑,上报的少,穿到皇上耳朵里的就更没有多少声音。
淮越的天是很晴朗的天,这会将晚,也是转眼间铺开橘与红的云彩。杨治中请林言等人先在府衙歇息,林言却摇摇头,道:“趁着天光还在,我稍后看看淮越一带的地图,你给我指认些是哪里的地方受灾。另外,我来时没见到大些的水源,今年的收成,也劳管事的大人报与我一些。”
这却叫杨治中有些意外——
他知晓些林言的事,打心里期待他是做实事的官员。一方州牧不是没有实权,但这样被榨干的地方,好像也只能在来往官员的资历上加上辛苦几年。
杨治中对林言存过疑虑,心说即便他甘心吃几年苦头,也怕那好不容易找回儿子的王爷王妃不忍他来。
可林言来了,看起来也特地对淮越做过了解。
“是,请您在府衙稍作休。晚些时候,卑职便将相关文册呈与大人详看。”
天上橘红的云被织女摘采,纺织作紫色的布匹,又绣上星子的花面。林言与黛玉进到府衙中的住处,这里显然被特意提前清扫过,但还是显现出许久不见人烟的生疏。
日子渐晚,黛玉只粗略与过来的仆婢说过,便叫她们也去歇息。又因记挂林言晚上还要与淮越的大人们商谈,用过晚饭后,黛玉便催着林言眯一会,她会留意时间。
天上的星星落进人间,寒芒不见,温柔地跳动在手指间。
黛玉给灯罩上蒙一层纸,屋子里也见了傍晚时天上的色彩。
如在云端。
黛玉仰起脸,细细呼吸着这异地的气息,院子里的虫不怕生地叫着唱着。
林言动一下,手依旧紧紧握着黛玉的指尖。
第142章
思前路畔生芷草
“爹爹今天回来得好早。”
杨治中家的三个儿女早习惯了父亲这几日的晚归,他最大的女儿今年不过八九岁,却很沉稳地应对着弟妹的疑惑。
“前些日子州牧大人初上任,自然有许多事情忙——这会熟了,回来得便也早了。”杨大姑娘哄着两个小的睡下,并没有将自己心中划过的一道疑影表现出来。
今天确实太早了。。。。。
榻上响起轻微的鼾声,大姑娘嘱咐奶嬷嬷与丫鬟仔细照料,自己单携一个小丫鬟,捧了食盒往父亲的书房走。
杨府不大,但装潢很精良。与惯常见到的‘回’式宅院不同,杨家的宅子很长,是一个‘窄’字形的构造。屋顶上盖了琉璃瓦,一层叠一层的,把经略的阳光截留下,下面的走廊倒是灰暗一层。
屋子顺着走廊排列,一整座宅院都在沉默中等待。小小的姑娘衬得走廊更宽绰,影子像落叶般在黑漆的地面上飘零而过。
到了父亲书房外,大姑娘先问外面的小厮父亲现今所在——知道他仍在书房中,未歇息,也未用饭,这才叫人进去传话。
“芷儿,你这会怎么不歇午去?”杨治中见到女儿,见她手中捧的食盒,眸子里便闪过些愧疚亏欠。
“我想着爹爹还没用饭,就过来盯着爹爹用餐。”杨芷笑一笑,将碗碟在桌上一一摆好,又催着父亲过来。
“再则,我也许久没跟爹爹说话,心里十分想念。”
杨治中拿着筷子的手一顿。
碗中的梗米掺了当地特有的鲜菇,一场雨后多少折磨,这些东西却咕噜噜不间断地冒头。杨治中看看女儿,外面划过的光在杨芷的眉眼见烙下琉璃瓦的痕。
“你外祖家来信,说很情愿将你姊弟三人接到金陵去。”
他见女儿没吭声,又道:“你可知这回来任上的沈大人?他也是母亲早逝,小小年纪便去了京中外祖家。这才能拜闻名天下的师父,更有后来连中三元的大气运。”
杨芷没接话,杨治中便也住口,依旧食不知味地吃着简餐。
梗米沥在牙齿间时,杨治中听见女儿道:“可我们三个若是走了,这边不是只剩下父亲一人?”
听得女儿隐约有松动的意思,杨治中心中一喜,赶紧道:“好孩子,你不必惦记为父如何——到了金陵,到了你外祖家——与你那些表姊妹兄弟一处,有你舅舅舅母疼着教着,我也能放下心来,不算辜负你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