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无线文学>[三国同人] 女帝我来当 > 第453章(第1页)

第453章(第1页)

&esp;&esp;主打一个自由。

&esp;&esp;这自由程度到了会有人骂昭国数典忘祖妖魔邪道,但是骂完之后反驳的人更多,最后就会形成混战吵闹。

&esp;&esp;这种情况最开始发生的时候,有人担忧昭王会惩罚这个大放厥词的人。

&esp;&esp;但杨秋只是又主持了各种各样的宣讲辩论,让王烈,蔡邕还有其他学识渊博的人都去宣讲辩论,让他们继续混战起来。

&esp;&esp;所以到后来有人在上面说什么无神论,又说什么儒家的言论导致了汉朝衰败,也没人大惊小怪了。

&esp;&esp;反正昭国都可以骂,骂骂儒家又咋了,连孔子都偶尔会被人骂呢。

&esp;&esp;毕竟昭国这边,这几年官员若是遇到丧事儿,昭王直接明说了,最多请一年的假。

&esp;&esp;但若是守孝三年耽误朝廷大事儿,以后就直接革除官职。

&esp;&esp;所以长安的平民百姓还有读书人思想都极其活跃,那张嘴也非常毒,张口就能骂人。

&esp;&esp;关东之地的人过来要是没搞清楚状况,上台去演讲批判昭国,最后往往会被一群人用现实情况批判得很惨。

&esp;&esp;这些事情也慢慢传到关东之地,最后自然也惊动了郑玄这位天下名儒。

&esp;&esp;因此,长安坊间传闻说郑玄之后要来长安,这事儿其实是真的。

&esp;&esp;司马懿想要亲自见识一下这种宣讲的场面,诸葛亮自然也有兴趣,因为这是凌霄楼的特色,昨日他也在兄长那里知道了。

&esp;&esp;于是二人结伴前行。

&esp;&esp;“孔明,你可曾留意到凌霄楼那巨大的玻璃窗?此乃昭国工匠研发之物。

&esp;&esp;在关东之地,想要造出这般建筑,非巨富之家绝无可能做到。然而在长安,玻璃这等物件似乎在普通市坊之间便能得见,可见其价格并非过于高昂。

&esp;&esp;在关东之人眼中,农桑方为国家大事。但依昭王所行之政来看,工匠之力似乎能给这世道带来翻天覆地之变化。

&esp;&esp;莫非这便是昭国强盛繁华之缘由?”

&esp;&esp;昨日司马懿还觉得昭国强盛起来是因为商贾之事。

&esp;&esp;但今日在长安简单游历一番,接着又观察了凌霄楼这座建筑之后,司马懿又觉得商贾之所以能兴盛繁荣,其实全靠工匠之力。

&esp;&esp;两个人是顶级聪明人,长安这边随处可见的玻璃,若是在荆州那边,只有最顶级那批士族豪右有钱用得起,还是从昭国这边购买。

&esp;&esp;“也许是,但关东之地这两年也颇为重视培养工匠,但效果似乎并不显著。

&esp;&esp;我想,我们只是揭开了浮出水面的一角。”

&esp;&esp;二人来到一楼之后,许多人已经坐在了位置上,这块地方有五百个座位,绕成了一个圆圈围绕在中央。

&esp;&esp;最中央的的当然是宣讲人。

&esp;&esp;司马懿和诸葛亮都不认识此人,此时前面已经坐满了人,所以他们只能坐在最后面。

&esp;&esp;好在因为不是休沐日,所以今日凌霄楼的人也不多。

&esp;&esp;毕竟每到休沐的时候,会有一些官吏过来,那时候来的人简直会成为拥挤状态,

&esp;&esp;“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昭国自开国以来已历十年,而今正值开平十年,国祚未定,民心所系,社稷安危,实乃国家大计。

&esp;&esp;吾等臣民,自当为国君分忧,国本之事,岂可轻忽?然大王忙于戎马,政事繁剧,身边侍君多年未闻喜讯,恐皆体弱才疏之辈。

&esp;&esp;今昭国基业初奠,正当盛世,安可不选贤举能,以充君侧?臣等应请联合上疏,劝谏大王早日诞下嗣君,以安天下。”

&esp;&esp;此番言论一出,整个大堂都安静了下来,包括诸葛亮和司马懿。

&esp;&esp;虽然早就知道言论自由,但没想到这事儿也这么自由,真是大胆。

&esp;&esp;不过这倒确实是个问题,这事儿之前也不是没人讨论过,不过大家的备选人都是昭王的嫡亲妹妹。

&esp;&esp;当然,大家也希望未来昭王能有自己的子嗣,但眼下倒也不是没有人选。

&esp;&esp;“哼,跳梁小丑!恐怕其欲献上族中子弟,又或者是自己妄图走捷径。”

&esp;&esp;听到旁边辛辣的讽刺,诸葛亮转过头一看,是一个跟他年纪差不多大的少年,对方恰好也看向他,此人倒是坦然地笑了一下。

&esp;&esp;“在下仲长统,让君见笑了!”

&esp;&esp;“在下诸葛亮,汝之言论甚有理,只是某出初至长安,尚不清楚今天宣讲之人是谁。”

&esp;&esp;仲长统对眼前这个少年颇有好感,他已经在长安一年多,所以知道的事情自然要多一些。

&esp;&esp;“此人名叫秦昉,汉中郡一商贾子弟,家中巨富,学识浅薄,见识短浅。

&esp;&esp;不过是看到昭王之前有位侍君获宠之后被人争相巴结,就想自己走捷径罢了。

&esp;&esp;可惜人蠢不知,昭王挑选之人皆为年轻貌美家族无亲之人,这人竟看不透。”

&esp;&esp;“更何况,若真选中了他,那他应担忧一下全族性命了。这群人难道忘了几年前昭王在长安诛杀的那批刺客?

&esp;&esp;那些刺客可就在献美之人当中,可惜利益动人心,他们竟以为可以惑君心?昭王此人铁石心肠,为政手段铁血强硬。

&esp;&esp;关中士族豪强这些年被灭掉不少,每年宗族违法乱纪之人都会受到狠狠惩罚,严重者甚至被剥夺宗室子弟身份。

&esp;&esp;可惜天下人看不透,仍是千方百计地想要攀附上去。”

&esp;&esp;这番叹息让诸葛亮笑出了声,一旁的司马懿也在听这两人对话,他微笑着介绍了一下自己的身份。

&esp;&esp;“在下司马懿,君方才所言甚是有趣,那么汝是否赞同昭王的为君之道?”chapter1();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