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降临时,他们回到侯府。用过晚膳后,霍廷渊又拉着云夕到书房,继续询问现代社会的种种。
这一次,他特别关注教育制度。
"你们的义务教育真是个了不起的构想。"
霍廷渊感叹,"若大乾的孩童都能读书识字,百年之后,国力必将大增。"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在我们的历史中,凡是重视教育的时期,国家就强盛;反之则衰落。"
云夕骄傲的说着。
而经过云夕这两天给他描述的现代生活,霍廷渊对那世界产生了浓厚的的兴趣。
一想到现在的大乾还有很多百姓过着食不果腹的日子,他就决定将改革农耕的事情提上了日程。
早朝刚刚结束,霍廷渊来到御书房外,手中紧握着那份关于农耕改革的奏折,秋日的阳光已经不再那么灼人。
"王爷,皇上宣您进去。"御前太监恭敬地弯腰。
御书房内,霍廷哲正在批阅今天才送上来的奏章,见他进来,放下朱笔。
"皇弟,你可有其它的事情要向朕汇报?"
"皇兄,"
霍廷渊上前行了礼,"这是臣弟写的关于农耕改革计划,皇兄您看看。云夕所说的曲辕犁比我们现有的直辕犁效率高出三成不止。
还有她提到的轮作制、堆肥法,若能在全国推广,不出三年,我大乾粮食产量至少能翻一番。"
皇帝眼睛亮了亮:"真有如此神奇?"
"臣弟不敢妄言。臣弟已在王府的庄子上辟出百亩试验,请陛下准许大司农前往观摩。若确有效果,再行推广不迟。"
皇帝沉思片刻,终于点头:"准了。朕会命齐爱卿明日就去你庄上看看。"
霍廷渊眼中闪过一丝喜色:"谢皇兄!"
而云夕在王府休息了几天后,身体也恢复正常状态。
对于上次苏砚秋与南疆人合作对她下杀手的事情,她现在可以找苏砚秋好好算算总账了。
清晨的阳光透过雕花窗棂洒进房间,云夕站在穿衣镜前,仔细束起长。
镜中的女子眼神锐利,与几日前病榻上的虚弱模样判若两人。
"苏砚秋"她轻声念着这个名字。
本以为这一世不想再与她有任何交集,可总是事与愿违。
有些事,并不是自己不计较就能相安无事,两世的仇如再这样轻轻揭过,就不再像她了。
而现在苏砚秋窝在东宫不出来,云夕也不可能直接闯入东宫拿人。
所以云夕只好用阳谋将她弄出东宫。
大理寺衙门前,云夕抬头望着那方黑底金字的匾额,既然苏砚秋不出来,那就逼她出来好了。
"王妃,当真要如此?"
身旁的赵虎低声问道,"王爷一句话就能"
"我知道霍廷渊有权直接处置他们。"
云夕打断他,"可她现在毕竟是东宫的人,怎么说明面上也要给东宫点面子。"
她今天没吃下人来报官,而是自己亲自来,就是告诉大理寺这件事非同小可。
居然在这皇城脚下有人胆敢用炸药炸战王府的马车,这分明就是要战王与战王妃的命。
想要谋杀一国亲王,这是诛九族的大罪。
赵虎觉得她说得有道理,便不再多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