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辽国对阵的将是:曜哥儿这个无经验的统帅,带着一部分素有军功和一部分从无军功的人。
别觉得领军是一件容易的事,内部一样有各种竞争和倾轧。
辽国要的就是这个契机,只要抓住这个机会,他们便能反败为胜。哪怕不能真的有寸进,但如此,能很好的把皇权更迭给辽国带来的不安定的因素消除了,迅速的整合辽国的兵力。
桐桐起身在帐篷里转悠,“这个秃鹫,当初就该叫人把他的脑袋给拧下来。”那脑袋里,一天天的琢磨的净是算计人的招数。
算计人吗?
秃鹫觉得自己冤枉!卧榻之侧卧着你们,我晚上一闭眼,就觉得刀要架在脖子上,好似再一睁眼,辽国就完了。
你们有你们的信念,我也有我的坚持。
他坐山岗上,身后是他的帐篷和亲随。他一个人拿着酒囊,眺望着小河的另一边。那边就是北宋了,再远一些的地方,就是赵从真和柴桐狩猎的地方。
若是之前,自己该过去找他们,坐在一起不咸不淡的试探一番。
而现在,棋摆在了明面上,不用再试探了。这是大辽唯一的机会,不能失去,也不能放弃。
萧长寿捧了果子过来,递给父亲,“您用些吧。”这两年,父亲消瘦了好些。阿娘在寺庙里,封闭了山门,她也已经有两年未曾见过阿娘了。当时她送了表哥耶律洪基,雍王就叫人送自己回了。并没有应承联姻之事!
她现在不知道阿娘怎么样了,更不知道表哥怎么样了。只这么一日一日的陪着父亲,游走了各个部落之间。父亲在游说部落首领什么,她也不得而知。
飘荡了两年,走到了大辽与北宋的交界之处。
她知道,父亲又得说,以前哪里到哪里都是辽国。可现在说这个做什么,再想拿回来,谈何容易?
况且,“爹,我不喜欢打仗。大家好好的在草原上放马牧羊不好么?我想,若是都这么安安生生的,它北宋又为何非得攻打咱们?如果真是那样,那不仁不义的便是他们。”
萧啜轻笑一声,“孩子,这话真蠢。”
怎么蠢了?
“回鹘难道不是好好的放马牧羊耕种的,那为何最后成了雍郡的一部分呢?”
那是回鹘愿意!
“若是如今北宋那位新帝也叫将来辽国的君王心甘情愿为其附庸呢?”
那也是君王的事!
“食君之禄,忠君之事!远虑近忧都得考量,若不然,便是不遵为臣本分。”萧啜起身,“行了,休要啰嗦。准备待客吧,太子殿下怕是快来了。”
耶律涅鲁古么?他好生讨厌呢。
日暮时分,耶律涅鲁古到了营帐跟前,“姑丈!”
萧啜坐在篝火边上,起身行礼,“殿下。”
耶律涅鲁古坐下,从篝火上削了羊腿肉下来往嘴里塞,问说,“姑丈,若要打,我们的优势在哪里?他们的弱势又在哪里?能有几成胜算?”
萧啜也不在意对方的粗鲁和无礼,他看了这位太子一眼,问说:“其一,殿下是否想确立威信,统辖诸部?”
是!
“其一,殿下是否想以战来排除异己,将他们消耗在战场上?”
耶律涅鲁古面色一冷,阴沉沉的看向萧啜不:“驸马慎言!”
萧啜眉眼不动,再问一遍:“殿下是否想以战来排除异己,将他们消耗在战场上?”说完又补充道,“殿下要借北宋的刀,杀了不降服者?”
耶律涅鲁古嘴角一撇,看向萧啜不:“是!又如何?”
“其,殿下是否意在削弱北宋?挑起百姓对北宋朝廷的不满?”
当然!打仗需得军耗,天下初定,不得不增加赋税以应对战争,民怨自然四起。
萧啜就道:“既然殿下目标明确,而这些事又不得不办,那这仗自然是要打的。”
耶律涅鲁古点头,这是说此战的必要性。
萧啜紧跟着才说:“兵家都在说天时地利人和。那咱们就从天时地利人和说两国之间的优劣。”
嗯!愿闻其详。
萧啜看向远处,“先说天时,天时不偏你也不偏他,两者无优劣之分。”
耶律涅鲁古认可这个说法,日头是一样的,降在他的头上,也会降在自己头上。
“再说地利,战争之地,曾属于大辽数十年,大辽将领熟悉地形。同样,百战之地,对方也熟悉了,且不在大辽之下。比的只是谁更善于利用地形。”萧啜说着就看对方,“您怕比不过对方吗?”
耶律涅鲁古嗤笑一声,没言语。
萧啜这才又道:“最后比的是人和。咱们内部不和,世子动手要清除异己;对方内部也不和,他们有两股势力,就跟不均衡的两只手一样。一边是战功赫赫的旧部,一边是需要扶持和历练的新人。这一碗水,不管怎么端都端不平。因为人心之希望偏着自己,因此,他们内部难以协调。这是军中的比对,相差不大。
再说两国国内的情况。大辽现在,各部族各怀心思,如同北宋文人和有权势的家族抗拒朝廷如出一辙。内部不和,两国也是旗鼓相当。
而后再说供给。对大辽来说,打有改善的可能,不打,朝廷也从各部族收不上什么;同理,对北宋而言,打,钱得从那些富家出;不打,钱也到不了朝廷手里。咱们在算计着整合大辽的时候,这其实也是北宋的契机。有利有弊,这一点,殿下当知晓。”
耶律涅鲁古点头,“也就是说,怎么比都是旗鼓相当,对么?”
“说旗鼓相当也不合适!毕竟,两国体量不一样大!北宋国大,拖的起,持久下来,他们占便宜,这是他们的优势;但咱们也有咱们的优势,那就是咱们的将士不曾离开马匹,而殿下您一直在剿灭马匪,从不间断。您是有作战经验的,且咱们的将士都是有作战经验的。在这一点上,咱们又占优势。”
一来一去,这不是又打平了。
萧啜就强调说,“所以,这不是旗鼓相当,而是输赢各占半!我们有不输的可能。只要各有输赢,而殿下又通过战争达到了你想要的目的,那这场战争,就是值得的。”
耶律涅鲁古笑了,他又补充道:“北宋的太子北上应敌,那位皇后得平内乱,皇帝得安民心。太子在北、皇后得在南,皇帝得居中。天南海北,可做的手脚就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