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祯便点头,一听就知道,都是康健的。
他转身往出走,又问说,“曜哥儿今年多大了?”
“与团练使一样年岁。”这个团练使说的是赵宗实,皇子们都夭折之后,官家给了个官职。只是虚职而已,不领差事。
提起此人,赵祯就又不高兴了。
杨怀敏赶紧转移话题,“不若去贵妃处。”
官家心里记挂的除了贵妃,也再无他人了。
赵祯都转过去了,想了想又道:“去见皇后。”
曹皇后迎了官家进来,见礼只有夫妻对坐。
赵祯看了端茶上来的婢女,这也是皇后的养女范观音。每次过来,不用皇后提,此女便亲自捧了茶来,然后便站在不远处。
他也不知道皇后的意思,皇后若是有意进女上来,自己接了便是了。偏这姑娘总也凑过来,但皇后对此事从来不提。
当然了,今儿也不是为了这个事的。
他就问说,“之前你提过赵宗实的婚事?”
曹皇后点头,“那孩子不小了,宫里若不过问,那府里也不敢擅自做主。既然与臣妾有母子之缘,臣妾自是要过问的。高氏自小养在本宫身边,性情是极好的。因此,想将高氏赐婚于那孩子。来年尽快完婚,也算是了了臣妾的心愿。”
赵祯想了想就道:“雍王世子今年也该到岁数了。”
曹皇后抓着佛珠的手一顿,“官家何意?”
“高氏那孩子……你若觉得好,为何不能婚配于曜哥儿。”
曹皇后的手慢慢转起了佛珠,“官家,昔年您与郭后的婚事,并不是出于您的意愿;后来,您与臣妾的婚事,也不是出于您的意愿。父母之命,您尚且觉得束缚。何况曜哥儿那样一个孩子,咱们又不是父母……这么擅自赐婚,您可问过雍王夫妇的意思?您可问过那孩子的意思?”
说着,就又道,“至于宗实和高氏的婚事,是臣妾问过两个孩子的。这些年,我常叫高氏出宫去看宗实,俩孩子也算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这般的婚事,若是毁了,一则可惜,二则惹了雍王夫妻不喜,那又何必?”
赵祯看了皇后一眼,“皇后跟诸位大臣一样,都希望朕把养子接进宫廷吧。你将外甥女嫁给养子,所为何来呀?”
曹皇后起身,俯首站着:“官家明鉴,若现在不以这样的借口拖着,官家又怎么答对那些大人们的谏言呢?宫外成婚,这一拖便是一年半载,彼时宫里若是再有人有孕,那些大人们想来也该闭嘴了。这是一举两得的好事,臣妾何来私心?”
赵祯才要接话,便有宫人进来禀报,“娘娘,张贵妃娘娘着人来说,她打算出宫礼佛,轿辇想借用您的。”
曹皇后面无异色:“贵妃要用,抬起便是了。些许小事,自行做主便可,不必事事禀报。”
宫人小心的应了一声,出去了。
赵祯上下打量了皇后一眼,“皇后……好涵养。”
“臣妾的本分而已。”
赵祯点点头,一言不发转身走了,直接去了张贵妃的宫里。
张贵妃头戴九层凤冠,转过脸来朝着赵祯盈盈浅笑:“如何?”
赵祯看着那凤冠,叹道:“便是喜欢,自家在寝宫戴戴便罢了。何故非得戴出去?”
“她大度,是她允了的。”张贵妃嘟着嘴将凤冠取下来,“她既然允了,那我便戴了又如何?我自得意我的,她自大度她的,与官家您何干?我们的事,你休要管!”
赵祯点了点他,无奈的转身去榻上靠着去了。
而此时,快马铁骑,已经距离京城越来越近了……
第1826章大宋反派(147)
赵祯正陪张贵妃用膳,杨怀敏急匆匆的来报:“官家,皇城司请奏对。”
这个时候了?
赵祯起身,说张贵妃,“你先用吧,热汤都用了。”
“早些回来。”
“好!”赵祯应着,急匆匆的便走了。
到底出了什么事了呢?他还以为是雍郡的消息,却不像是是京城的:“京城有流言?”
“是!仿若一夜之间就冒出来了,传的人尽皆知。都在说朝廷与大辽私下勾连,要害雍王。”
赵祯大惊:“必不是一夜之间才有的流言,你细查……看从什么时候起,有此流言的?”
真就是……仿佛一夜之间,无从查起。
赵祯:“细查!怕是有大辽奸细,要离间朝廷与雍郡的关系。”
是!臣这就去。
人走了,赵祯在书房徘徊,而后宣召:“召张士逊、杜衍、夏竦、贾昌朝觐见。”
都已经是夜里了,突然召见。
一进宫才知道出了什么事。朝廷与辽国来往,在小圈子里当然不是秘密。像是这些做丞相的,他们心里都是有数的。
这会子流言冒出来了,他们真不知道。皇城司说有,那自然是有的。
那问题是,谁能叫流言瞬间满京都,传播这样的流言是为什么的。
杜衍就道:“其一,此事为辽国奸细所为,意在挑拨朝廷与雍郡的关系;其二……此为雍郡所为,意在……”
话不用说完,大家都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