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无线文学>两京旧札 > 120130(第9页)

120130(第9页)

乔擢英盯着面前的茶水,一口没喝,唯有沉默。

董芳绪来时已近傍晚,穆宜华在看见他的那一瞬间,便知此人已然是要与她硬杠到底了。

“董老板还真是看得起我们啊。”穆宜华先发制人,“当初闹成这样,还能刊印我们的话本。”

董芳绪施施然在对面坐下,笑道:“那是我们对你们的认可啊,穆掌柜。你瞧瞧你们那个小店,多久了才卖出去两百册。想当初你们与我们合作,有了我们,你们也是如虎添翼啊。”

“我们是正版卖一两,你们盗印卖半两,还有脸说‘如虎添翼’?”

董芳绪笑了:“那如何叫盗印?我们又不是将穆小公子的原稿偷来印刷的,也是正经八百买来的。因此前不少人在我们这儿买了卷一,是以便会来问何时有卷二,我们也是为了主顾着想啊。不过这半两银子事儿,还是得感谢穆娘子您啊。此前您要分成,我便不得不抬高了书本的价格,如今您自立门户,这价格自然就降下来了,也算是您造福百姓,功德一件了。”

这话放在对面三人的耳朵简直如同生死军令状一般你死我活。董芳绪已然撕破脸皮,穆宜华也不想再管什么脸面了。

刚要说话,只听乔擢英冷声开口了:“《荀子·脩身》中有言:窃货曰盗。如今您未经长青允许,私自窃取书稿并印以陆阳书局文样,这与从他们家中偷盗财物据为己又有何异?再者,您身为行业行头,非但不正风气反倒恶意相争,打压新户,这与恃强凌弱的地痞流氓又有何异呢?”

“就是!”穆长青附和,“您于我而言是长辈,若是您喜欢我的作品您大可来找我,何必干此等偷鸡摸狗之事?”

“偷鸡摸狗?”董芳绪拔高声音,他冷笑一声。面前这三人的年纪比他小了不少,本来他还觉得自己能来也算是看得起他们,自己说几句话或许就打发了。可哪知他们轮番上阵呛自己,说的话一句比一句厉害,一下子气上心头,大喝:“若是找你们所言,要印一本书就要去问著者的意见,那我印史记论语难不成还要去地底下问孔子司马迁同不同意?你们这两个读书人,每看一本书,难不成都要去问印刷之人是否见过著者?既然可以印先贤的书,为什么就不能印你们的,难不成你们的书册,比先贤的更金贵?且不说,我没有去万古生和逢春客这两个名字,我家大业大,不比你们小作坊强?不给你们长名声了?怪只怪你们自己能力不足,成本高,与我们何干?”

这一番话下来,四人良久不言。

半晌,穆宜华才沉声开口:“所以董老板不停手,是吗?”

董芳绪冷笑一声,算是回答。

穆宜华点点头,起身招呼两个小的走到门边,向后半仰着头,斜视着董芳绪,半是挑衅半是讽刺:“董老板自是家大业大,可也要知道登高必跌重的道理。我们行错一步有的是机会改正,您若是行差踏错一步……那便是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啊。”

第128章

菁华书局与陆阳书局的战役似乎一炮打响。菁华书局一下子上架了许多新书,甚至《儿女英雄传》的卷一卷二都新编改版再印了,里头的插画没有换,但是穆宜华换了另外一个法子。

她坐于柜台前,给来买书的人一人一张当天手绘的插画,还可印上逢春客的印章,写上买主的名字。

书籍盗印自然简单,但是这现场作画也只能原主自己亲自出马,任谁都不能偷天换日。

正因此,穆氏姐弟与乔擢英三人连轴转,又要买纸买墨印刷装订,又要挑灯夜战借着微弱的烛光作画。近一个月的时候,穆宜华都没能好好睡觉,每夜不过只睡两个时辰,生生将眼睛熬坏,看东西都模糊。

乔擢英让她好好歇息,自己和穆长青去奔波。可穆宜华也只是休息了半天去了趟医馆,配完药便又来到了书局里。

穆宜华如今长了更多的心眼,但凡是从他们这儿出去的书籍,都要在尾页印上“菁华书局”字样,像是《儿女英雄传》由他们所作的,更是要印上“正版”二字才算完。

中午,穆宜华刚喝完药,便又在柜台前铺张开笔墨纸砚。

乔擢英一把拦下她:“穆姐姐,你需要休息。”

穆宜华拂开他的手:“现在不行,怎么说都得等到三个月以后。现在休息岂不就是认输?那百姓还能知道他陆阳书局窃书盗印了吗?只有让百姓们知道在我们这里买能得到更多更好的东西,他们才会知道这书是长青写得,画是我画的,而不是什么狗屁陆阳书局。我就算是把眼睛熬瞎了也绝对不能放过他们。”

乔擢英见穆宜华态度坚决,也不再劝说,只是在一旁帮衬着,来一个人便说一句——“请认准正版”,“陆阳书局那是盗印”,“他们画儿都没我们好看呢”,“什么?对对对,这位便是逢春客本客”。

那架势如同牙婆介绍女使小厮,一个劲儿地没边儿地夸。

穆宜华几乎是将自己手头上所有的钱都砸进了这个书局里。一个书店,不可能只卖一本书,等到《儿女英雄传》卖得差不多了,她便带上乔擢英开始四处寻找接洽私塾。

她将菁华书局所印之书一本本罗列在桌上。

私塾的先生拿起一本《左氏春秋》随意翻看,忽然眼睛大睁,将书本凑近几分端详起来。

穆宜华没有催促,她就是想要他们好好看看,这些书可是她从左丈人那儿好求歹求求来的大儒注释本。不止《左氏春秋》,下面的三史、三礼、三传全部都是穆宜华网罗各处书籍搜集来的。尤其是左丈人家,左衷忻这个京官可不是白当的,只要见着好书好注校他必定会送到明州一份存档,这岂不是给了穆宜华极大的助益?

私塾先生久久难从书中回神,他捋着胡须点头:“确是本好书啊,敢问姑娘公子从何觅得?”

穆宜华神秘地笑了笑:“不管是从哪儿来的,终归是要到您这儿的,您说是不是?”

私塾先生见穆宜华不想说,便也不多问。菁华书局虽才刚开张月余,但《儿女英雄传》的名号他也是有所耳闻,乔家也是明州城有名的豪绅,便也不作他想,一下子签了合契,付了三成的定金。

乔擢英还沉浸在喜悦中,穆宜华却拉着他去下一个书塾。接二连三,二人说得口干舌燥,一天下来,签了三家私塾的单子。

虽说没有多少钱,但是一个好的开始足以让这两个在董芳绪那儿受挫吃瘪的人开心好一阵子。

小钱也是钱啊,穆宜华不贪的。

连日下来,菁华书局不管是前院还是后坊都忙碌不堪,除了坐在前台作画的穆宜华,所有人都是忙得脚不沾地。

是日,穆宜华刚帮人盖上印章,原先的那个私塾先生便带着人来拜访了。

她喊来穆长青看柜子,自己请了二人上去。私塾先生笑着介绍身边之人便是明州鄮县县学正潘志寿。穆宜华惊讶之余连忙见礼,潘志寿也没有什么架子,直言自己听了私塾先生的建议,来此寻访书籍。

穆宜华受宠若惊,但也坦诚直言:“是先生抬举,您见多识广,看的书也必定是比我们多的,只怕会让您空跑一趟。”

潘志寿叹气:“实不相瞒,原本我们都是与陆阳书局签订了合契采购书籍。然如今董老先生隐退,其子董芳绪掌管整个董家,这书……唉,陆阳书局确为两浙路书画行翘楚,只是不知这魁首之位还能待多久。穆娘子的事迹在下也有所耳闻,亦知您绝非俗人,是以同你推心置腹——县学乃一县学风之精要,鄮县虽小,但为国为民育人读书事大,岂可糊弄了事?学风正则政风明,如今时局动荡,更是要为我大宋为朝廷培养更多更优秀更忠贞的人才,是以这书籍之事也并非小事啊,或错句或漏字,又如何能教学子们真正领悟古往先贤的思想精粹呢?”

这一来二去,穆宜华算是弄懂潘志寿来此的原因了——是董芳绪偷工减料也好,是他倒了大霉遇上不尽心的印工也好,反正这笔大单子,穆宜华是抢定了!

反正大家都是各凭本事,他董芳绪家大业大夺人文稿毫不羞愧,那她穆宜华尽心尽力搜罗浩瀚书卷拦人财路也是绝不犹豫-

咣当——

一盏天青色茶盏被直直砸向墙壁。

董芳绪在堂中怒吼:“潘志寿去了穆宜华那儿你们就一点儿办法没有?《儿女英雄传》整整三百册,如今还留在书架上,你们也没有办法?她就是一个逃难来的流民,在明州城无根无基,你们就拿她一点儿办法都没有?”

下头管事的看见东家发如此大的脾气,各个噤若寒蝉。

董芳绪被这沉默逼得又是一通怒吼,他揪出其中一个问道:“来,你说,你有没有办法?你觉得穆宜华这个人该怎么对付?”

那个人有些发抖,嗫嚅着嘴唇:“她……她背后有乔家和汪家……”

“我呸!汪家还能提提,他乔家他娘的算个屁啊。就一个香料行,还天天出海,谁知道哪天被浪一刮就死在海上什么都没了?还有那个乔二郎,十八岁就敢这么横……”董芳绪咬牙切齿,又将怒气撒在底下人身上,“哑巴了?一个个都不会讲话?”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