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其越笑着摇头:“精明。”
“哎,能有什么办法,这间铺子的漆工木工,挂画盆景,书籍的印刷装订,花去我多少钱和精力?小女子如今是穷得叮当响,自然要开源节流,省吃省喝,从牙缝里扣钱财或者向您这样的豪绅卖可怜,博取点同情喽。”
汪其越心说,你若是真求钱财何须这般拐弯抹角,明明那条最轻松的路摆在你面前过,只是你自己不要罢了。可他也还是什么都没说,穆宜华是个坚决的人,她拒绝过一次便不会希望再听见第二次。何苦自找没趣?如今这般君子之交淡如水,恐是最好的结果了。
乔擢英这个二掌柜在店里忙前忙后招待客人,穆长青则是坐在柜台上算账收钱。忽然,一个人挡住了他的光线,他头也没抬,只是用手遥遥一指里间:“买书在里面。”
那人没动,穆长青蹙眉抬头,刚想讲话,却见一个妙龄女子站在自己面前,鹅脸杏眼,秋水含波,粉腮生香,可怜又可爱。她身着水绿色上衫,胸口绣着一只画眉鸟,下穿绣球暗纹桃色百迭裙,绿云扰扰,发髻高绾却只簪着一支杏花。
穆长青不由得愣了一下,又连忙低下头:“买书在里面。”
柳如眉又望了一眼穆长青,走进铺子拿起书翻看。
万古生的名字印在第一页,她又翻了几页,是一副“霍郎战金图”,落款逢春客。柳如眉看向站在楼梯上的穆宜华,穆宜华好似也感应到什么,朝她看了过来。
只在那一刹那,穆宜华便知道了此人是柳如眉。
这姑娘安安静静地站在那里,微微抬头看着自己,安静祥和,不由得让人心生亲近之意。
穆宜华知必有这一遭,也不躲,朝她笑着点了点头。
柳如眉霎时有些不好意思,转身漫无目的地看起了书画。
一上午的时间,店中的话本卖得七七八八。乔擢英清点数量,说还剩下七十八本。穆长青一对账,发现竟然对不上,又算了一遍,发现仍旧少了一本。
“不可能啊,每一笔我都记上了的。”穆长青疑惑。
穆宜华又帮着数了一遍数目,发现乔擢英没错。穆长青虽说平时吊儿郎当,但是在这种事情上也不是个粗心大意的人,是以只有一种可能——被人偷了。
“偷书……”穆宜华失笑摇头,“想来是个没钱但爱书之人吧。算了,随他去吧,日后我们小心些便是了。”
穆长青有些不开心,抿着嘴半晌没说话。乔擢英见他兴致不高,重重地拍了一下他的肩膀:“别生气,这也侧面正面你写的好啊,是不是?你说这明州城那么多人,我们如果要找也肯定是找不到的,只能以后小心了。”
穆长青叹了口气:“那可是一两银子啊……”
几人聚在一起安慰穆长青,柳如眉则是站在书架边上远远地看着他们。她手中捧着书没怎么看进去,她更喜欢窝在床上慢慢欣赏回味。眼下,她更感兴趣的,是这本书的两位作者——穆长青和穆宜华。
他们虽然姓穆,但是柳如眉知道,他们的母亲柳月鸣才是那个柳家正经八百的继承人。自从知道他们的存在,柳如眉明明姓柳,却不知为何生出了“鸠占鹊巢”之感。父亲母亲将他们打成蛇蝎心肠的蠹虫,认定他们终有一日必定会回来吸血,所以夙夜难寐,日防夜防。
可柳如眉观察了他们半日,她觉得……他们并非如此。
汴京逃难而来,能在明州城活下来甚至扎稳脚跟,靠得不可能只是心计,肯定还有别的。
今日得见,确实不假。他们是能力,重情义,所以写的书画的画这样好,所以有那么多的朋友帮忙捧场——柳如眉长到十五岁,生平第一次有了推翻父母决定的心思。
在众人的安慰下,穆长青收拾心情也准备到后间吃点午膳继续干下午的活。
他恍然看见上午的那个姑娘还站在店里,仍旧看着他。
穆长青奇怪死了,几步上前站在她的面前问到:“这位娘子,有什么需要帮您?”
柳如眉回过神来,自觉失礼,连忙低下头,将手中的书递给他:“我买这本。”
穆长青给她结了账,将书递给她。
柳如眉还是不想走,她在柜台前踌躇片刻:“您就是万古生吧?”
穆长青笑了:“是我。逢春客是我姐姐。”
“您写的书真好,请问您……您会给读者回信吗?”
穆长青微微一愣,他忽然想起自己那个寄信以抒肺腑之言的表妹,抿抿嘴:“偶尔会回,我忙于学业,还是窗课要紧。”
“哦……这样啊……”柳如眉略感失落,“那我看完卷二,能给你写信吗?”
穆长青望着那姑娘的眼睛,实在不忍心拒绝,他点点头:“好,我等你信。”
柳如眉咧嘴笑了,欣喜地离开。
穆宜华上前看着柳如眉的身影消失在街角,道:“知道她是谁吗?”
“柳家表妹?”
穆宜华点点头:“是啊。你说这柳家可真是奇怪,两个孩子,同父同母同生养,性格竟是这般天差地别。此前你拒人家于千里之外,这姑娘竟是丝毫不计较,今日还来捧我们的场。落落大方,心胸宽广,真是难得。”
穆长青望着柳如眉离去的方向若有所思,没有接话。
穆宜华拍了拍他的脑袋:“柳家不是什么好人家,但这世间也有歹竹出好笋的理儿,表妹是好表妹,人家那么欣赏你,可别伤了人家的心啊。”-
几个下来,那两百本书几乎售罄。虽然还没有回本,但这是个好兆头。穆宜华算了算账,打算第二批书印三百本,而后再转战其余书籍。当初第一卷在明州城买了也就千册,其余都是在杭州或者温州,她如今没有陆阳书局那样的本事可以把书籍卖到那么远。五百本,是她当初的计划。
穆长青在厢房里写了一个时辰,伸着懒腰来到穆宜华房里走动走动,看着她一边摆着算盘,一边记着密密麻麻的字,问道:“姐姐,如今第二卷正是势头,所以我们才能卖得好,可等到城中识字的喜欢看话本的人都看过后,我们这个书就没有任何价值了。到时该如何是好呢?”
“你说的这个我不是没想过。只卖自己的书必定是不行的,日后我们除了印经史子集以外,还需要印一点别的东西。”
“别的东西?我们除了书还能印什么?”
穆宜华拿笔敲了敲他的头:“蠢材蠢材,我问你,什么地方永远需要读书呢?”
穆长青恍然大悟:“学堂!”
“对啊!明州城那么多的学堂,每个学堂都有几十甚至上百的学子,每个学子需要的书籍可不止一本两本。除此之外,豪绅、学府、衙门都有藏书,豪绅是为了自我娱乐,而学府与衙门则是为了文脉传承。古语云,礼失求诸野。历朝历代都有在民间收集散佚诗文的任务,若是我们能替朝廷把这东西收集好献给朝廷,那日后这书籍的印刷贩卖与散布,不都是要我们去做的了吗?”
穆长青醍醐灌顶,直夸姐姐想得长远周到。
“明知学堂的书籍一直都是交由陆阳书局印刷的,府学县学必定也看不上我们这种小作坊。如今我们要找的就是小私塾,若是能将明州城的小私塾都承包了,也是一笔不少的钱财了。”
穆长青欢呼着抱住穆宜华:“姐姐真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