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人走出树林,小厮下人们已然等在了马车边。
左衷忻松开手:“我就送你们到这儿了,后会有期。”
“后会有期,左郎君。左丈人一直很想念你,你若是到了明州,一定要去看看他。”
左衷忻点头示意自己明白,他将目光移向穆宜华——你还没有同我道别。
穆宜华望着他,忽然说了别的话:“左郎君,我在明州过得很好,谢谢你。”
谢谢你给我继续活下去的勇气和力量。
“一开始确实很难,甚至我觉得比在汴京时还要难熬,可我遇见了很多很多很好的人,他们都愿意帮我,我还遇见了秋露。啊,你不知道秋露是谁,就是以前我们府上的一个小丫鬟,我给她送嫁,不承想竟在这儿遇见了,她还帮了我一个大忙,也算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吧……
“我还做了当铺的账房先生,还帮人修画,赚了不少钱呢。长青还写了一本书,陆阳书局马上就要刊发了,你到时候一定要帮长青看看。还有……还有我在明州都有自己的宅子了,你答应过我你会来找我的,你还记得吗?”
左衷忻半合着眼眸,一瞬不瞬地看着她:“我记得。”
穆宜华抿了抿唇:“记得就好,记得就好。谢谢你。”
“不必谢我。”左衷忻轻声道,“你本就是能做到的,穆宜华,你本就是这样的女子。我一直都知道。”
“长青的书,若有机会,我也会去看的。”他道。
穆宜华看着他半晌,笑了笑:“或许你也可以自己来拿,我让长青亲自给你。”
“好。”他答应了。
穆宜华心满意足,又望了一眼他身后驻扎着的士兵。
“殿下不在这里,在坡下。”左衷忻一眼看穿,也毫不避讳,“王妃也在。”
时过境迁,旧人旧事仿若梦中,穆宜华心中稍稍反应了一下他口中的王妃,低头道:“噢。”
“放下了吗?”左衷忻若无其事地问。
穆宜华良久无言。
“辛娘子……有身孕了。”
穆宜华瞳孔微微扩张,抿唇点了点头。
“殿下曾向我诉说过他的痛苦,问我何解。我说……珍惜眼前人。”左衷忻目视前方,没有看穆宜华,“辛娘子也是良善之辈,你们因父母之命结合,皆不可违逆。既来之则安之,已经辜负一个了,便不要再辜负第二个。”
穆宜华沉默,良久她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嗯,珍惜眼前人。”
春风拂动,左衷忻站在小道上目送着马车离开。他又在路边立了许久才转身回到营中。
辛秉逸在坡下扶着腰缓缓散步,见着他来欠身颔首:“左大人。”
“王妃。”左衷忻行礼,“殿下可在帐中?”
“方才与将军们议事完毕,左大人进去吧。”
左衷忻恭敬告辞,转身掀帘走进帐中。
赵阔身着银甲,正举着烛火看舆图,没回头便知是谁:“听下面的小兵报有嫌疑人等出没,查清楚了吗?””
“查清楚了。”
赵阔放下烛火回身,他已是蓄起须髯,眉目间恣意潇洒的少年气已然消失,更添了几分久经沙场的凌厉与肃杀,一派沉稳冷冽。
他问道:“怎么样,有什么问题吗?”
左衷忻低眉顺眼,面无殊色,笑了笑拱手道——
“没有。”
第109章
穆宜华与乔擢英二人匆忙赶回明州城,乔擢英提议先去他家安顿。
穆宜华没有答应,只互通住址便回了家。恰逢穆长青休沐给她开门,见着姐姐蓬头垢面手中的东西又破碎不堪,他一下就急了:“这是怎么了?路上遇到歹人了?”
穆宜华让他将手上的活停下,赶紧去采买食物还有锄头木棍犁耙什么的。
穆长青更是不解:“我们家又不种田,为何要买锄头犁耙?”
“我回来的路上遇见左郎君了,他们已到绍兴,可金人穷追不舍,明州怕是不免一战,我们还是早做打算。”
穆氏姐弟还没将东西备全,衙门便贴出了告示,说金人南下在即,号召全城百姓共织草席以御铁骑。这种活穆宜华哪会,她将巧娘一家叫来,几人一起干活——五爷与长青劈竹,穆宜华和宝儿便学着巧娘的样子织席。
他们住的地方鱼龙混杂,穆宜华也不放心放他们走,便将他们留下,好歹等到风波过去再说。
二人也是没有推辞,穆宜华辟出厢房供他们下榻。
巧娘看着满院子的竹子,也是奇怪:“人都说行军打仗兵器铠甲最重要,这怎么还让我们织上席子了?”
穆宜华一边铺床一边解释:“金人之所以厉害,是因为他们的骑兵,而骑兵最重要的就是马匹。金人马匹的马蹄上有铁环,砂砾地上奔跑倒是无事,可若是在竹席上便会打滑。届时人仰马翻,就是我们反击的时候。”
巧娘似懂非懂:“打仗还有那么多讲究呐……”
穆宜华看她一副浑然无事的样子就知道她根本没把“打仗”二字放在眼里,这里的人们安逸太久,对苦难和混乱的反应已近迟钝,可这也正是穆宜华最担心的。
“巧娘,你这几日去将自己值钱的东西收拾出来,就住在家中,无事不上街,若是上了街也记得带上锋利一点的钗子或者匕首防身,切记保护好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