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霄错愕,却又忍不住失笑:“阿姐,你何时起的?”
柳金枝没回答,倒是旁边等候的衙役开口笑说:“这位娘子起得早嘞!我们刚到,她就来张罗茶水、饭食了。”
柳霄低头一瞧,果然发现地上还摆着几张小桌子,上面放着金华酒和小食。
柳金枝将手中银子递给杜卫,让他帮忙分发给众衙役。
自己把柳霄拉到一边,道:“我出了些银子,已为你打点了一番,那位领头的姓汪,你若有难处,不妨请他帮忙。”
哪怕柳霄算经科成绩出众,但也不过是秋闱,若要正式授官,还得经过学考、殿试等等。
所以这回柳霄南下和傅霁景不同,他是没有官衔在的。
那这途中若有些意外,衙役们其实并不担责。
所以柳金枝才要上上下下打点。
之后,柳金枝又塞了不少银子给柳霄,道:“什么东西都不如金钱傍身管用,这些银子你贴身收着,别弄丢了。到了地方就写信告诉阿姐,阿姐再给你寄银子去。”
柳霄将银子收在最里头的口袋里,月牙也来给他送离别礼。
是个小巧可爱的护身符。
柳金枝说:“我说要代她送,但月牙坚持要自己送。”
“那观里的算命先生说了,护身符只有亲自求,亲手送才灵验呢。”
月牙褪去睡意,很是机灵。
柳霄摸摸月牙的头,叮嘱她要乖巧,随后后退两步,对柳金枝叉手一拜。
身后杜卫、郑鑫两个同样叉手下拜。
柳霄低沉的声音响起:“阿姐,作别了。”
后面二人亦道:“东家,保重。”
随即三人一翻身跨上马背,踩着逐渐升起的东方朝霞,朝着城门渐渐远去了。
第60章中秋吃什么?两个默默思念的人……
柳霄走后,汴京城外的难民也在朝廷的引导下慢慢离开,城外又开始恢复繁华热闹。
在这种情况下,秋风送爽,柳金枝迎来了穿越以来的第一个中秋。
在古人的文化里,中秋是个大日子。
最经典、最广为流传的,莫过于苏轼的那首《水调歌头》。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在中秋满月之时,与相思之人共望同一轮月亮,是一种幸事。
所以即便柳霄不在,柳金枝也准备热热闹闹的过。
好在不久后她得知了一个好消息——
傅钗华要从秦淮回来了。
说起来,柴家对傅钗华确实是十分偏宠。
知道傅钗华在汴京住惯了,在秦淮总是水土不服,吃睡都不安稳,所以留了傅钗华一段时间,就派人将她送回了汴京城。
不过也巧,柴老爷也是得了官家口谕,才外派去了秦淮暂住。
现在差事办得差不多了,柴老爷也该回京了。
于是一家人前后脚抵达了汴京。
这一回傅钗华就不必再住傅家,转居在了柴府。
而在安顿好之后,傅钗华就写信与柳金枝说了,并热情邀请柳金枝过府相聚,共庆中秋。
当然,可以带着月牙一块儿。
接到帖子,柳金枝自然不推辞,与月牙双双换了新衣,就带着月牙去柴府叩门。
来接待的依旧是双儿。
二人见面,就忍不住相视一笑。
双儿道:“去秦淮住了一段时间,我家小姐越发想念娘子做的吃食了。今日中秋,不知娘子想做什么好吃的?”
柳金枝笑道:“秋日彩蛋、蟹粉狮子头、生腌膏蟹……就是不知主家想吃什么?”
“只要是娘子的手艺,不拘什么都好。”双儿笑嘻嘻的,“对了,今日中秋,府中宴席并非只请了娘子与月牙两位,还有其他娘子在。”
“都有哪几位?”
“有枢密副使家的孟娘子、少府监通判监事家的金娘子……”双儿一口气报出七八个人名,最后说出一个,“还有工部侍郎候家的孙娘子。”
孙玉香?
柳金枝挑了下眉毛。
她倒是许久都没听说过孙玉香的消息了。
不过只要孙玉香不蠢,眼下这种情形,是不会再为了花吉团来找他们麻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