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无线文学>我的小食摊火爆整个汴京(美食) > 4050(第4页)

4050(第4页)

一个月后,一本史无前例的美食诗集终于出版了。

柳金枝拿了十来本放在自家店门口销售,定价都不高,主要还是为了打开知名度。

柳霄那边也拿了几本去送给师父、师兄,潘琅寰、潘安玉、项志轩、应天爵四人也是一人一本,又拿了不少,去分发给亲朋好友。

其实柳金枝还想请傅霁景帮帮忙,但又觉得这种类似于派发传单一样的事情,不太符合傅霁景的格调。

纠结半晌,就只请了杏安帮忙。

当然,她也给傅钗华送了一本,撇开诗集本身不谈,当一本菜谱来看,它还是很精美的。

就这样在众人积极的推销、宣传之下,这本诗集终于在汴京城里小小流行了起来。

高门大户里的讨论点自然是在诗作本身,但平民百姓看的都是插图,个个都馋的不行。

终于有一天,有一道敦厚的身影拿着诗集走进了柳氏饭馆。

那是个有着四十岁光景的男人,蓄着山羊须,穿一身宽大的圆领襕衫,头上戴一顶东坡帽,唇边含着一点笑意,气质从容和缓。

甫一进饭馆的门,他就以打量的眼光将整个饭馆上下巡视了一遍。

尔后背着手,溜溜达达走到一张饭桌前坐下,开始细致地看饭馆里的所有菜色。

虽然林勤当掌柜的时间不长,但他敏锐的捕捉到了这个男人的不同凡响,赶忙溜去膳房告诉了柳金枝。

柳金枝探头一瞧,注意到男人手中的诗集,低声对林勤道:“我不认识他,但你且瞧瞧他要点些什么,哦,告诉王忠勇,无论这人点什么,都说有。”

林勤点点头,又跑过去与王忠勇窃窃私语一阵。

随后,两个伙计都对这个男人格外关注。

直到一炷香后,男人才看完单子牌面,慢吞吞举起手对王忠勇点菜。

王忠勇打起精神,打算等会儿运足了气,给男人来一段好听的报菜名。

却不想男人开口下一句就是:“你们这儿有碧涧羹吗?”

据南宋林洪所写的《山家清供》记载,碧涧羹是宋代饮食文化中的一道经典素菜。

以芹菜为主料,名称来源于杜甫《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中的一句诗——

“青芹碧涧羹。”

因此在文人之中流传颇广。

柳金枝道:“既是他要这羹,那我就与他做。阿芹,准备嫩水芹、芝麻、茴香、盐和苦酒。”

阿芹点点头,从橱柜里拿出这几样东西,一一摆放在灶台上。

柳金枝取来嫩水芹,手中菜刀一转,切下水芹的茎与叶,扔在水盆里头用清水冲洗。

洗净后用筛网捞起来,抖干净叶片上的水珠,架在一个空心盆上。

阿芹低下头给灶眼生火。

为了加快速度,她加满了柴火。

没一会儿铁锅内的水就滚了起来,柳金枝就着筛网,把网内的水芹倒入沸水当中焯水。

这么做主要是为了散掉水芹里的苦味。

但也不能焯太久。

大概在心里默数十下后,柳金枝再度用铁笊篱把水芹捞了起来,反扣在菜板上,用菜刀切段,赶入一只干净碗中备用。

阿芹找出来的调料都是新鲜的,就算隔了稍远一点的距离,都能闻到麻袋里头传来的阵阵香味儿。

柳金枝拿着一只小碗,称出适量的茴香和芝麻,将它俩混合放入石臼之中。

毕竟碧涧羹是一道素羹,如果不加其他调料增香,喝在嘴里就会显得淡淡的,好似喝了草汁。

而茴香和芝麻在碾碎之后,都会出现一种醇厚又令人回味无穷的香味儿。

混在羹中,能最大程度地激发食物原本的香气。

柳金枝就很喜欢这种味道,因此在整个碾碎过程中显得颇为享受。

待到石臼底部只剩下了粉末,她将之倒出来,再加入些许盐进行混合,最后与切段放好的水芹进行搅拌,淋上足量的苦酒,也就是醋,腌上半个时辰。

在这个过程当中,柳金枝叫林勤以给男人上几个免费小菜为理由,趁机偷看了一下男人写在诗集封面上的名字。

孟左辅。

一瞬间,柳金枝觉得这名字有点耳熟。

但她对文学界实在太不了解,哪怕觉得耳熟,也愣是没想起来半点。

只好略作惭愧的把名字记下来,打算改天去问问柳霄,或者傅霁景也行。

水芹腌好之后,就到了最后的煮羹阶段。

柳金枝把水芹再一次放入清水中煮沸,保持汤色清澈,起锅前又淋了少许苦酒提鲜。

等到她把锅内水芹尽数倒入一只薄胎素胚的瓷碗中时,成品越发显得色如碧涧,汤色如雨后碧波,清澈见底。

细细地去闻,还能嗅到酸香之中,带有芝麻与茴香混合在一起的醇厚香气。

柳金枝一笑,把东西递给王忠勇,道:“给那人端上去。”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