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眼神,像一把小小的钩子,轻轻地勾住了杨帆的心。
陈小雨深吸一口气,手中的折扇轻轻一展。
没有伴奏,没有锣鼓,只有他清亮而略带青涩的嗓音,在安静的客厅里幽幽响起
“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我这里出帐外且散愁情。轻移莲步,走出帐外,只见月色当空,照耀路径……”
是《霸王别姬》里虞姬的唱段!
杨帆瞳孔微微一缩。他虽然对京剧了解不多,但也听过这出戏。
陈小雨的声音,带着少年特有的清澈,模仿着旦角的婉转腔调,虽然技巧上还很生涩,甚至有些地方会跑调,但那份投入和情感,却是真实而浓烈的。
素手佛过空气,仿佛拂过檀木雕缕窗。
他微微侧过脸,艳丽的脸上着胭脂,长眉入鬓,朱唇轻启,那咿咿呀呀的京腔,就在这小小的阁楼中回荡。
他微微侧身,一个亮相,眼神瞥向杨帆,随即又羞怯地垂下,嘴角却噙着一抹若有若无的笑意。
那回眸一笑,贝齿在朱唇间若隐若现,竟也带着几分动人的风情。
杨帆静静地看着,心中的震惊渐渐被一种复杂的情绪所取代。
他看着陈小雨笨拙却又努力地模仿着虞姬的身段和动作,看着他眼中那越来越浓的戏中人的光彩。
他在说着别人的故事,却仿佛在流着自己的眼泪。
一时是角儿,一生是角儿。
刹那芳华里,客厅的灯光仿佛变成了透过窗纸的微弱阳光,照着这个在后台细细描眉的“女子”,竟也显得温润如玉。
陈小雨似乎完全沉浸在了角色之中。他敛起妆容,衣袂惊鸿,缓缓起身,一步一莲花,和着浅吟低唱。
当他再次抬眼,瞧见杨帆眼中那一闪而过的惊艳,他抿嘴一笑,似乎得到了莫大的鼓舞。
一招一式,开始变得流畅起来。
虽然依旧稚嫩,但那份认真和虔诚,却足以打动人心。
人物一生的喜乐悲欢,仿佛都融进了他那韵律十足的曲中,化进了他那因用力而微微渗出汗珠、混合着油彩,顺脸流下的“泪”里。
“自从我随大王东征西战,受风霜与劳碌年复年年。恨只恨无道秦把生灵涂炭,只害得众百姓困苦颠连……”
他的声音越来越高亢,也越来越有穿透力。水袖轻扬,身姿旋转,每一个动作,都带着一种悲壮的美感。
谁知虞姬的深情,指尖的苍白说着痴缠的梦。
他迈着碎步,红色的衣裙裾微荡,迎风又扬起些许细碎的流苏霓裳。
乌盘成千万愁丝,渐入眉宇,深入心间。
他伸出涂着丹蔻的玉指,轻轻捻过空气,仿佛捻起落在脚边的残花,泪再度模糊了视线,台上的“女子”让人见犹怜。
杨帆的心,不由自主地跟着他的表演起伏。
他仿佛看到了古战场上的烽火狼烟,看到了四面楚歌的悲凉,看到了英雄末路的无奈,更看到了虞姬那份不离不弃、生死相随的决绝。
这小子,是用了真心在演啊。
水袖飞出,他在清风里回旋,转身,折腰,将头向万丈虚空仰下去,再仰下去,仿佛要将所有的悲苦都倾泻而出。
没有鼓音击心,没有箫声鸣咽,只有他略显单薄的身体,在努力地演绎着一场盛大的悲剧。
他一喜一抖袖,台上的曲子被他染上了繁华,一簇一簇开在戏台中央。
那宽大的鹤氅盖在他的细肩上,把身形衬得修长。
氅尾扫过绣花鞋面,所及之处,仿佛尽数扬起纤尘。
在客厅柔和的灯光下,这一幕,竟美得像一幅精心描绘的画卷。
唱到“汉兵已略地,四面楚歌声”时,陈小雨的声音中充满了悲怆和绝望。
他踉跄几步,眼神空洞地望着前方,仿佛真的听到了那催人断肠的楚歌。
“君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当他唱出这最后一句,手中的折扇“啪”的一声合拢,然后缓缓举起,做了一个引颈自刎的动作。
眼神中,有不舍,有眷恋,有决绝,更有对“霸王”那浓得化不开的深情。
一曲终了。
陈小雨保持着那个自刎的姿势,微微喘息着。额前的珠翠轻轻晃动,脸上的油彩因为汗水而有些斑驳,但那双眼睛,却亮得惊人。
客厅里一片寂静,静得能听到彼此的呼吸声。旦角的眼泪早已风干只剩痕迹,那份投入却仿佛还萦绕在空气中。
杨帆静静地看着他,心中百感交集。
他不知道该说什么,也不知道该做什么。
眼前的陈小雨,既熟悉又陌生。
他还是那个清秀漂亮的少年,但此刻,他又不仅仅是陈小雨,他更是那个为了爱情不惜一切的虞姬。
片刻的寂静后,杨帆深吸一口气,然后用力地鼓起掌来。
“啪!啪!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