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行长心惊肉跳,看着庭卫东从包里拿出准备好的材料。
“这是我估计的数字,你是专业的,麻烦帮我看看。”
邱行长颤颤巍巍地抬起手,接过材料。
庭卫东估算了,蘑菇的产量,预计一半的蘑菇用来生产干蘑菇,是多少产量。
蘑菇的收购价大约是多少,生产周期多长……
邱行长一看,就知道庭卫东是认真统计过的。
难道庭卫东是真的打算投资建厂,不是打算‘吃’贷款。
“除了银行贷款,还有其它的资金来源嘛?”
“村民集资一部分,妇联的补贴,财政还有一点拨款,剩下的希望能贷款。”
庭卫东很诚恳,他知道自己的不足,这种金融方面的知识,他是一片空白,还要靠邱行长指点。
“集资和补贴啊。”
庭卫东有能力从财政弄到补贴,邱行长不怀疑,但是村民集资,就有点风险。
上边这些当官的,才不在乎那点拨款花到哪里,只要不是明目张胆的贪污,对他们来说没有区别。
但是老百姓的钱……
那可是不好拿。
万一出点什么事,还不上,或者老百姓闹起来要钱,情况很严重啊。
那可是天大的事。
“村民集资,有把握吗?”
“这点还是有的,不搞摊派,是自愿入股。”
“自愿啊。”
邱行长觉得这点很不可靠,很危险。
“一定要村民集资嘛?考不考虑全都在我们银行贷款?”邱行长试探着问。
“邱行长,你的意思是?”
“初期,尽量不要用村民集资,农村的情况我了解,村民手头紧,没有闲钱,缺乏长期投资的耐心,如果突然要求撤股,你钱都投入运营了,拿什么给他们,这就是矛盾。”
邱行长给庭卫东讲明其中的利害关系。
庭卫东点点头,还是专业的人想得仔细。
“那就让村民少投资点,争取不对他们造成影响。”
“就一定要让村民投嘛?”
“我的计划,是让大部分村民都参与,从这个蘑菇产业里获得更高的收入,实现村民的共同富裕。”
邱行长一听,这是官话。
“这是要树典型?”
“蘑菇产业园。”
邱行长心说,稳妥了。
这要是政绩项目,庭卫东在本地一天,这个蘑菇产业园就能维持下去。
“你们乡的项目?”
“计划是市里的项目。”
虽然人在县里,邱行长对市里的领导变动情况,还是知道情况的。
现在市里主管农业的副市长,空缺。
估计明年一月份,开会会选出来。
庭卫东现在搞出蘑菇产业园的项目,正好送到新任主管农业的副市长手里。
副市长到任就有政绩,时间卡的刚刚好。
看来庭卫东这是要给即将到任的副市长送政绩。
相比之下,那些送钱,都流于粗俗,庭卫东这种,才是领导的知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