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不好或者心情很好,就必须来一根。
旁边工作人员急忙端来烟灰缸。
江春权吐出一口烟圈,凝视着赵国栋。
雾里看花终隔一层。
但江春权的内心,却轰然雷动。
赵国栋最后那句“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让他深受震撼,久久无言。
赵国栋心中也在忐忑。
毕竟,江山论是党的二十大,才探索成熟的理论,放在20年前,是否太过超前、太惊世骇俗?
自己还是不够成熟啊。
面对市组织部长,自己小小一个副科,竟然说出这种大话,会不会适得其反,被领导认为马谡赵括、纸上谈兵?
好在,他不是无的放矢。
从后世经验看,江春权虽然一直是组织条线的干部,但很注重党的理论研究。他在成为省委组织部长后,还在求是杂志发表了两篇理论文章,论述新时代党的干部六大能力,在党内外反响不小。
他日后再次高升,是去了中央政策研究室,也颇有建树。
自己的观点,与他的观点,不谋而合。
面对一个重视理论研究的领导,赵国栋的“江山论”,就算不能得到青睐,也绝不至于丢分。
自己的地位,要见江春权一面,非常难,可谓机缘巧合。
这种机遇可遇不可求,赵国栋只能赌。
江春权盯着赵国栋,又狠狠吸了一口,将烟头掐灭。
“我知道了。”
“你去吧。”
他没有任何表态,也没有留下联系方式。
赵国栋站了起来,心中难免失望。
难道,自己赌错了?
江春权虽然自己喜欢党的理论研究,但文人相轻,并不喜欢年轻人在他面前高谈阔论?
江春权看着笔记本上记下的赵国栋谈话内容,“四个危险”、“江山论”,久久没有说话。
直到工作人员询问是否进行下一个谈话,他才猛然从沉思中醒来,示意继续。
但江春权的心思,再也没放在谈话上。
他拿出手机,发了条短信:“在江凡县,遇到了一个有趣的小家伙。”
一会,那边回信:“老乡还是校友?”
江春权笑了笑,继续打字:“是我校友。你搞政策研究的,这人理论水平很高,对你会很有帮助。把他调到省组织部吧?”
那边回信:“叫什么?”
“赵国栋。”
梁伟在办公室看到短信,一脸哭笑不得。
“又是赵国栋?”
江凡县,还能有几个赵国栋?
赵国栋竟能入得了江春权法眼?让他推荐给自己?
梁伟禁不住好奇。
不发短信了,一个电话打过去,调侃道:“春权,行啊,过去都是我省委下派干部,现在你知道往我身边安插小朋友了。说,他跟你什么关系?”
江春权走到无人处,认真道:“领导,我可是认真给你举贤啊。虽说他是我校友,但举贤不避亲,不要因为你对我的偏见,耽误了人才。”
梁伟和江春权年纪差不多,认识十好几年了,彼此熟悉地很,也经常开玩笑、相互调侃。
梁伟笑了起来:“你说的赵国栋,是不是江凡县办的那个秘书?”
江春权震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