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无线文学>穿越大明:本公主配享太庙 > 第262章 动力革命(第1页)

第262章 动力革命(第1页)

大明联邦二十年,武洲战事的硝烟尚未完全散尽,联邦内部的权力交接便已提上日程。朱瞻壑在担任联邦事务总理期间,凭借对武洲战局的统筹调度与六大强国的利益平衡,稳固了大国在联邦中的主导地位。

当他卸任后,扬国皇帝朱瞻塙在大明联邦大国和小国的共同推举下,毫无悬念地当选为新一任联邦事务总理。

此次选举的顺利程度远往届,要知道朱瞻壑当年成为联邦事务总理,那是和大国和小国各种的利益妥协,各种的阴谋算计,这才成功,而朱瞻塙则相当的顺利。

对于联邦内的中小藩国而言,南武洲的藩地分封事宜仍需六大强国的支持与资源倾斜。他们的宗室子弟能否在伊比利亚、亚平宁等半岛立足,取决于大国在基建、军事保护及技术输出上的态度。

因此,在选举中,这些小国几乎一致支持朱瞻塙,以换取大国对其藩国建设的承诺。这种基于现实利益的妥协,使得朱瞻塙的当选过程几乎没有受到实质性挑战,也标志着六大强国对联邦事务的掌控力进一步强化。

解决了联邦层面的事务,朱昭熙即刻返回虞国。彼时的虞国在武洲战役中接收了大量资源与人口,国力达到新的峰值,但她并未沉浸于扩张的成果,而是将目光投向了更为迫切的技术革新。

此前在研究电报的过程中,她意识到了基础科学的薄弱是技术突破的最大瓶颈,尽管虞国在航海仪器、天文学、蒸汽动力等领域已取得显着进展。

但电磁理论、材料科学等基础学科的积累仍严重不足,短期内根本没有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基础理论储备,甚至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基础理论储备都没有那么完善。

朱昭熙决定调整策略,将重心从“跨越式创新”转向“现有技术的深度推广与民用转化”。

虞国的技术储备本就雄厚,尤其是在航海领域:蒸汽快船的普及使跨洲航行时间缩短近半,精密航海钟的应用提升了定位精度,而船舶动力系统的迭代更是让虞国海军在武洲战役中展现出压倒性优势。

但这些技术大多集中于军用与航海领域,在民用工业、农业及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应用仍处于初级阶段。

“军用技术民用化,不是简单的下放,而是要构建完整的技术推广体系。”朱昭熙在虞国皇家科学院的会议上强调。

她下令将海军部、军械局等部门的技术文档进行系统梳理,筛选出可民用的部分,去除核心军事参数后,编制成技术手册。这些手册涵盖了蒸汽机维护、金属冶炼工艺、基础机械设计等内容,以极低的价格向民间工坊、企业开放借阅,并配套设立技术培训站。

虞国的动力革命由此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当其冲的是蒸汽机的民用推广。在此之前,蒸汽机主要用于船舶动力与部分矿山的抽水设备,而朱昭熙要求将其应用扩展至纺织、冶金、采矿等多个领域。

皇家科学院的工程师们对船用蒸汽机进行改良,降低其体积与能耗,使其更适合工厂场景。坤泽城的纺织厂率先引入蒸汽动力纺织机,生产效率较传统手工纺织提升十倍以上,带动了整个纺织行业的革新。

推动动力革命的另一关键举措是铁路建设。朱昭熙将铁路视为“工业文明的血管”,亲自规划了虞国本土及北熙洲的铁路网络。从从东到西、从南到北的铁路干线被列为头号工程,这些线路长达数万公里,需穿越山脉、草原与冻土带。

工程采用了改良后的蒸汽机车,其动力系统借鉴了海军舰艇的锅炉技术,牵引能力较早期机车提升三倍。铁路建设不仅带动了钢铁、煤炭等产业的展,更实现了人员与物资的快流通,为虞国的工业化奠定了物理基础。

在推广应用技术的同时,朱昭熙并未忽视基础科学的重要性。她下令扩建皇家科学院,设立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学科研究所,并从各大高校选拔优秀学者充实研究队伍。

与以往注重“实用”不同,此次基础研究强调“理论体系的构建”。例如,物理学研究所开始系统研究“力”与“运动”的关系,尝试建立统一的力学理论;化学研究所则专注于物质成分的分析与元素性质的归纳。

朱昭熙要求这些研究必须形成规范的学术论文与理论着作,而非零散的经验总结。她亲自参与了《虞国基础科学纲要》的编撰,试图将现有的科学现进行系统化梳理。

尽管这些理论在后世看来仍显粗糙,但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却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深化提供了必要的理论支撑——虞国的动力革命,至此不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修修补补,而开始具备科学理论的指导。

值得朱昭熙注意的是,虞国的动力革命呈现出明显的“非均衡性”。如果以原历史上的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标准来衡量,虞国在动力技术(如蒸汽机)方面已达到初期水平,甚至在某些应用领域有所越。

但在冶金、纺织、采矿等配套产业,其技术水平仍参差不齐,部分环节仍依赖手工劳作。这种“动力先行,其他滞后”的特征,既是虞国依托军事技术积累实现跨越式展的结果,也反映出其工业体系的结构性矛盾。

朱昭熙对此有着清醒的认识。她将动力革命视为撬动整个工业体系升级的杠杆——通过蒸汽机的普及推动能源结构与动力方式的变革,进而倒逼其他产业的技术革新。

而铁路建设则是连接这一链条的关键节点:它既需要大量的钢铁、机械等工业产品,又能促进原材料与制成品的流通,为工业规模化生产创造条件。

大明联邦二十年的虞国,在朱昭熙的主导下,让虞国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动力革命。这场革命并非自形成的技术演进,而是由国家力量推动的系统性变革。

它以军事技术民用化为,以铁路建设为纽带,以基础科学理论构建为支撑,试图在一个跨越式展的移民国家中,夯实工业文明的根基。

喜欢穿越大明:本公主配享太庙请大家收藏:dududu穿越大明:本公主配享太庙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