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子榆急忙拦住他:“大人,您这刚来又赶回去身子会吃不消的!”
蒋康宁想想,又坐了回去:“我住一晚,明早赶回府城。
我会再派些人手过来帮你,你务必稳住忠勇村的这些人。”
郭子榆重重点头。
忠勇村村口,木头拒马摆上了。
赵村长直接在村头贴了份告示,忠勇村的村民们要为忠勇公的祠堂加砖添瓦,此期间概不招待外人。
赵村长抬出了忠勇公,原本还想来忠勇村做小买卖的货郎或来探亲的都只能立马回转。
这里可是忠勇公的封地,一切都是忠勇公说了算,这涉及到了忠勇公的祠堂,那是万不敢招惹的。
赵氏、孙氏和王氏做生意的族人们也无心生意了,都盯着国公爷的那几十亩玉米田。
蒋康宁在别院休息了一晚,带了干粮返回府城,路过村口时他对赵村长的做法和借口表示了充分的肯定。
蒋康宁往府城赶,二过家门而不入,直接去了田间。
玉米地旁的高地上搭了几顶帐篷,附近全部是官兵把守,但仍有百姓在往这边赶。
蒋康宁抵达后不知谁喊了声:“知府大人回来了!”
“大人!”
立刻有一群乡绅模样的人簇拥了上来。
“大人!这良种一亩当真可产石?!”
“大人!这良种可是只有府城才有?”
“大人!”
蒋康宁抬手:“诸位都安静!”
没人喊“大人”了,但安静不下来。
蒋康宁扬声:“诸位,本官刚刚回来,这玉米的亩产目前还说不准,要等这玉米晒干、晒透才能知道。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现在的亩产是含有很大水分的,要等玉米里的水全部晒没了,才能知道一亩具体能产多少。”
“大人!这玉米收成后咱们敕南府能留下多少良种?”
“大人,不能光府城种玉米啊!咱们敕南府有那么多的良田!”
蒋康宁再次抬手让众人安静,大声说:“此次玉米良种是由朝廷分给我敕南府的。
敕南府深受皇恩,得以种植玉米良种,玉米收获后要如何分配需由朝廷决定。
但本官可以保证的是,我敕南府定能得到良种继续种植玉米。
只是如今僧多粥少,燕国不止我敕南府一个州府,不可能把收获的良种全部留在敕南府。
但本官作为敕南府的知府,会尽全力为我敕南府争取到最多的良种。
本官在此也希望诸位乡老都克制,这批玉米都能顺利收成,咱们敕南府才能多一粒良种。
有了良种,才能有更多的玉米,才能有更多的粮食!”
有乡绅喊:“我们听知府大人的!”
其他人也纷纷附和。
蒋康宁随即提出:“本官承蒙诸位抬爱,感激不尽,本官在这里也请诸位乡老能为这玉米田出一份力。”
“大人您说!”
蒋康宁现在是亚历山大,他提出的要求就是让各家出一些护院来保护这将近ooo亩的玉米田。
永明帝把实验田收获的良种拿了一半给蒋康宁在敕南府种植。
如今敕南府有着整个大燕最多的玉米地,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都知道玉米这可怕的亩产了。
在即将收获的时候,蒋康宁必须确保每一穗玉米都能被收获,所以可想而知他的压力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