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梨听他们互相挤兑,跟说相声似的,笑吟吟边听边串土豆。
烤出一些串儿后,大家边烤边吃,男生啤酒配烧烤,许志东还给三个女生买了豆奶。
李兴安说:“瞧不出来啊许志东,你还挺细心。”
许志东:“照顾我们院儿的女孩,那是职责所在。”
李兴安却问向三个女生:“厨房里的鸡汤应该快炖好了,你们要不要喝,我给你们一人盛一碗。”
鸡汤应该是他爷爷的晚餐,三人面面相觑,集体婉拒:“不用了,谢谢。”
“真不用了?”李兴安问,“周梨你不是病号么,喝碗鸡汤应该挺好。”
周梨赶忙摇头:“真的不用,我嫂子在家也炖了鸡汤,我回家再喝。”
“行吧,”他没勉强,只是看着周梨拿着串烤好的土豆片,却一直没吃,问她,“你怎么不吃?”
周梨:“我凉一会儿,怕太热了受不了。”
一群人边吃边喝,聊了聊工作。
他们中学毕业时,正好遇到知青下乡,留在这儿的,基本上家里都有门路,把他们送去读书或者参军,或者直接参加工作。因此这几个人年纪最大才25,但基本上都在单位上班了,就连许志东,也在市环境管理局上班。
周梨咬吸管,吸了几口豆奶,听他们贫嘴侃大山。
李兴安好像在自我检讨:“以前太皮了,得罪不少人,也包括你啊许志东,来碰一碰,都在酒里了。”
许志东不情不愿,但还是给他碰了一下啤酒瓶,说道:“下回把你绑去砖窑里,才能消除我心头的恨意。”
李兴安:“那还是别了,都成年人了,绑架罪名可不小,你不知道我现在负责治安管理方面的工作,出门看到街上这些乳臭未干打架斗殴的小子,就感觉头疼……唉,这怎么不算是报应?”
众人发笑:“那确实是报应。”
“……”
今天的聚会十分和谐,超出周梨的想象。五点多,一行人帮忙收拾清理好,再推着自行车出去,跟他们道别。
李兴安对几个女生说:“以后去文工团找你们玩儿,也欢迎你们过来玩。”
回去的路上,赵晓丹感叹:“感觉李兴安好像变了个人,以前多嚣张,狠劲儿十足的。”
有个男生说:“他在部队里锻炼了几年,现在又参加工作了,肯定是有变化的,”
“那刚才在电话里请我们吃烤串儿,用那种语气,是激将法吗?”
“八成是。”-
元旦那次演出,团里也有几个姑娘感冒,大家休整了几天,工作没
有多少,老师也管得不严。
后来,团里下发了通知,春节去附近的连队慰问,是以小分队的形式去的。不会弄太大的排场,主要工作是除夕晚上一起在基层食堂搞个联欢,活跃活跃气氛就好。
据说以前也是这样的模式,当晚还有别的部队领导去慰问。
元月份团里几乎没有要演出的任务,但过了几天,纪老师说预计初夏时节还要参加在京文工团的舞蹈比赛,现在就得开始做准备,排练新的舞蹈。
在京的大小文工团有很多,竞争十分激烈,一般来说,总政文工团整体实力是最强的,去年的比赛他们拿走了唯一一个一等奖,空军这边拿的是三等奖。
不过几位编导老师还在创作新的舞蹈,所以大家依旧每天过来练练功,歇一歇,唠叨几句。
不知道是不是天气太冷,又想着过年的缘故,每个人都懒懒的,周梨也不例外,像是那股劲儿过了,人就松懈下来。
有天下午,传达室的大叔过来喊话:“赵晓丹,有人打电话找。”
过了没多久,赵晓丹从传达室回来,又把陈悦、周梨叫到一边,小声说:“等下下了班,李兴安要请咱们吃饭。”
陈悦不大敢相信:“真的假的。”
“真的。他在电话里说,今天调休半天,等下就来我们团里。”
“那来就来呗。”陈悦不以为意。
上次他确实有说找她们玩,周梨也点了点头。
等李兴安过来,三人带他在文工团转了转。
“场地非常小,没什么可参观的。”赵晓丹说。
李兴安道:“参观是其次,打入你们内部更重要。”
赵晓丹怼他:“你想多了,这里普通人也能进来,哪里就打入内部了。”
“成,那多贿赂几次,请你们吃吃饭,套套话。”
赵晓丹摇着头:“以前怎么没发现你嘴这么贫。”
李兴安问她们想吃什么,刚好有两个人想吃面,几人便去了面馆,点了四碗面。
周梨默默地吃着青菜肉丝面,听他们聊天,李兴安突然看向她,说道:“周梨,我发现你不怎么说话啊。”
刚要开口,赵晓丹替她回答:“她话是比较少,熟悉起来后会好一些。”
她说的也没错,周梨尴尬笑笑:“没事,你们聊着,我听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