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诚开始自我封闭,拒绝与外界交流。他饭量锐减,整个人瘦了一大圈。他甚至请求医生,能否给他安排一些更重的康复训练,或者更艰巨的任务,他想用身体的痛苦来麻痹内心的煎熬。
“唐营长,你这身体才刚好,可不能太拼了。”医生劝他。
但他充耳不闻,他知道,他正在为自己曾经的罪过赎罪。他想变得更强,不是为了挽回,而是为了在内心深处,能够真正地原谅自己。
首都的秋日,金风送爽,丹桂飘香。陈弯弯在中医馆的日子,如行云流水般充实而有意义。她的诊室外,排队等候的病人络绎不绝,其中不乏一些疑难杂症的患者,他们都是慕名而来,只为求陈大夫一诊。
“陈大夫,我这关节炎啊,跑了多少大医院都没根治,您上次给开的那个药方,我吃了半个月,这腿脚都利索了不少!”一位年过花甲的老人,颤颤巍巍地走进诊室,脸上写满了感激。
陈弯弯微笑着为他把脉,细致地询问他近期的饮食起居。她将姥姥传授的苗医精髓,与自己多年研习的传统中医理论相结合,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诊疗方法。她善于运用古老的草药配伍,配合精准的针灸技法,常常能收到奇效。
一次,一位从外地转院而来的病人,因长期高烧不退,伴随全身乏力、食欲不振,多方求医无果。陈弯弯仔细诊脉后,判断其为湿热郁结、气阴两虚,病机复杂。她大胆地尝试运用苗医“引邪外出”的理念,结合传统清热利湿、益气养阴的方剂,并辅以特定穴位的针灸。
治疗初期,病人症状似乎没有明显改善,家属甚至有些质疑。但陈弯弯沉着冷静,每日细致观察病人体征变化,耐心调整药方和针灸方案。魏青也每日来医馆陪着她,看到她为了病人憔悴的模样,心疼不已,却也只是默默地为她泡上一杯热茶,或者送来热腾腾的饭菜。
终于,在陈弯弯坚持不懈的治疗下,病人的体温开始逐渐下降,精神也慢慢恢复,食欲大增。半个月后,病人竟奇迹般地痊愈出院。这个病例在中医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陈弯弯的名字也因此被更多人知晓。
“小陈啊,你这医术,真是神了!”老馆长拍着她的肩膀,眼中满是赞许和敬佩,“我活了这大半辈子,像你这样年轻有为的,真是少见!”
一些医学界的同行也开始主动登门拜访,向陈弯弯请教。她从不藏私,总是虚心交流,认真解答。她的名声,不仅在中医馆,甚至在整个首都的医疗界都开始流传开来。许多病人宁愿排队等待,也要坚持找她看病。
魏青看在眼里,喜在心头。他为陈弯弯的成就感到由衷的骄傲。他不仅是她的伴侣,更是她最忠实的拥趸和支持者。为了让她更专注于医术研究,魏青甚至开始悄悄联系一些药材供应商,确保中医馆能够拿到最好、最纯正的药材,甚至还开始关注一些新的医疗器械和技术,试图为陈弯弯的诊疗提供更现代化的辅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