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无线文学>科举路藏女儿身,终成首辅定乾坤 > 第464章(第1页)

第464章(第1页)

“我出三万两!包下三个月的头版广告!”

“三万两也敢叫价?我们徽州墨苑出五万两!”

“诸位,和气生财,和气生财,我们泉州海商行会,愿出八万两,只求在创刊号上露个脸!”

竞价之声此起彼伏。

负责此事的官员们饶是早有心理准备,也被这疯狂的场面震撼得手心冒汗。

他吩咐下去:“广告位依旧价高者得,但需立下规矩,内容必须真实,不得夸大其词,更不得有违律法公序。若有虚假,永久取消资格,并追究其责。”

命令传下,商人们更是趋之若鹜。

规矩越严就越显其珍贵!能登上《圣元报》,本身就是实力和信誉的象征!

最终前三期圣元报的成交价直接到了一万两黄金。

一万两,黄金!

饶是家中富裕的礼部尚书焦季同也震惊得不得了。

不过这也不是一家商会能拿出来的价格,而是他们几家凑起来的,每家凑一点,只期望能在报纸上面漏个名字就好,就不需要特殊广告词了。

这个钱谢清风肯定是不会自己吃下的。

一万两黄金的高价即使他吩咐了要保密也绝对瞒不过萧云舒。

谢清风在价格成交之后第一时间就跟萧云舒说了。

暖阁内,萧云舒刚批完一摞奏章,正捏着眉心稍作休息。

听闻谢清风求见,便宣了进来。

“陛下,”谢清风行礼后,没有过多寒暄,直接切入正题道,“《圣元报》期广告位已定,几家商会联合,出价一万两黄金,只求刊载名号。”

萧云舒捏着眉心的手顿住了,缓缓放下,抬起头,那双深邃的眼眸先是掠过一丝极快的愕然,随即微微眯起,目光锐利地钉在谢清风脸上,仿佛要确认自己是否听错了。

“多少?”萧云舒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无形的压力。

“一万两黄金。”谢清风清晰地重复了一遍,并补充道,“几家商会合出,只刊名号。”

一万两黄金!这几乎相当于一个小型州府一年的赋税了!就为了在报纸上露个名字?这些商人的财力以及对这《圣元报》影响力的认可,竟然已经到了如此地步?

半晌,萧云舒才缓缓开口,“谢清风啊谢清风,你这报纸可真是让朕大开眼界。一方小小的版面,竟能价值万金?这些商人,怕是比朕的户部还会做生意。”

他目光如炬,看向谢清风:“这笔钱,你待如何处置?”

谢清风早已想好应对,他脸上露出几分恰到好处带着点讨好却又理直气壮的笑容,躬身回道:“陛下明鉴,按最初与礼部焦大人商定的章程,这广告收益,本是国子监与礼部五五平分,旨在贴补两部用度,激励同仁。”

“只是此番数额实在巨大,远寻常,臣不敢专断,故而特来禀报陛下,恭请圣裁。不过”

“陛下,礼部那边如何分润全凭陛下定夺。但臣掌管国子监,那一半臣可是要斗胆保下来的,万万动不得啊!”

萧云舒故意板起脸:“哦?动不得?给朕个理由。”

据他所知,国子监的进项可是不少,光这报纸的广告费就不知道多少了。

谢清风说起这个就来劲了,立马如数家珍般说道:“陛下,国子监如今用钱的地方太多了!革创院的监生们要试验新材料,要改良新农具,要试这要试那儿这些都要钱啊!若是砍了,这些刚有起色的事务,只怕就要半途而废了。”

谢清风见萧云舒一副真想抽走他国子监经费的架势,有些急了,“陛下!您再想想,前些时日您秋狩时不慎扭伤了脚踝,龙体欠安,御医再三叮嘱需得减少走动,静养为上。但正是我们国子监革创院里,用下拨的经费赶工研制出的那辆轮椅能让您正常上朝和巡视宫苑呐!”

他边说边仔细观察着萧云舒的神色,见皇帝没有立刻打断,便更加起劲地描述:“那几日,陛下您坐在轮椅上由内侍推行,往来于宫廷之间,既遵了医嘱免于伤处受力,又未曾耽误丝毫政务。您当时不还夸赞过,说此物甚为便利比一味卧榻静养更能舒散心情吗?”

“陛下您说,这要是没有国子监平日里拨给格物院的那些银钱让他们瞎琢磨哦不,是潜心研究,这等于民于宫闱都有大用的物事,能从天上掉下来吗?这可都是实实在在的功劳啊!

他恰到好处地停下,眼巴巴地看着萧云舒,那眼神分明在说:看,我们国子监的研究成果,连陛下您的龙体都切实受益了!这经费花得值不值?

萧云舒看着他这副守财奴的架势,心中又是好气又是好笑。

他何尝不知道国子监在谢清风手下搞出的那些名堂的重要性?只是看着谢清风这明目张胆护食的样子,就忍不住想逗逗他。

“照你这么说,朕倒成了阻碍利在千秋的恶人了?”萧云舒哼了一声。

谢清风连忙赔笑:“臣不敢!陛下乃千古明君,最是圣明!正是深知陛下高瞻远瞩,必会支持这些夯实国本之举,臣才敢厚颜相求啊!国子监这一半,就当是陛下投给未来的本钱,保证稳赚不赔!”

萧云舒被他这马屁拍得舒坦,又深知他说的确是实情,最终摆了摆手,笑骂道:“行了行了,少在朕面前耍这套!准了!国子监那份朕不动,至于礼部那边和该入国库的份额,就三七吧。”

“臣,谢陛下隆恩!”谢清风心中一块大石落地。

数月后,酝酿已久的《圣元报》终于在万众瞩目下,通过驿站系统,往圣元朝各州府县镇。如同当初《京报》震撼京城一般,这股信息的风暴以更猛烈的姿态席卷了整个圣元朝。

《圣元报》取得了它远预期的辉煌成绩。

江南水乡,士子们争相传阅着百家言上来自全国同道的雄文博论,激烈辩论的声音充斥茶楼书院。西北边镇,识字的老兵会为同伴念诵头版的朝廷新政,尤其是关于边军粮饷和抚恤的条款,一字一句都听得格外仔细。

喜欢科举路藏女儿身,终成辅定乾坤请大家收藏:dududu科举路藏女儿身,终成辅定乾坤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