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无线文学>快穿:女主就要活着 > 第18章 风云谍恋关我什么事18(第2页)

第18章 风云谍恋关我什么事18(第2页)

她从零星的来自不同渠道的情报中,拼凑出让人不安的迹象。

许是同盟国的压力,许是当局抵抗有效,让美看到了援助的回报,于是更加亲密,所以日海军最近有着异常的调动频率,针对太平洋海域的情报搜集活动也愈加频繁。

再加上日国内舆论对南进策略愈急切的鼓吹,种种迹象都表明,那个疯狂的冒险偷袭计划,正在被加推上日程。

长安喃喃自语,“既如此,那就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一个疯狂而决绝的念头在她脑海中成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她的身体或许已无法亲临前线搏杀,但她脑中那些越时代的东西,尤其是关于无线电信息传递乃至早期计算机逻辑的知识,是她最后,也是最强大的武器。

接下来的一段日子,长安以养伤和总结沪市行动经验为由,深居简出。

她利用这难得的静默期,将全部精力投入到一项孤注一掷的计划中。

白日里休息,夜深人静时就回到空间,凭借记忆绘制出这个时代无线电技术所能达到的极限改良方案,重点在于信号的远程稳定传输,以及某种程度上的加密与破译对抗。

她甚至勾勒出一些简陋但越时代的自动信息处理设想框图,这几乎是现代计算机的雏形概念,虽然以当下的工业水平几乎无法实现,但其思路足以启顶尖的电子工程师。

她将这些凝聚了未来智慧结晶的图纸和说明,一笔一划的写下来,整理成册。

甚至还根据当下的境况,写了一份冷静到残酷的陈述,她明确指出太平洋战争的必然,以及如何提醒对方,获取相应的政治资源。

当李知凡忙完两党会谈,见到了阔别数日后的长安时,震惊到失语。

在他从江城去往渝城之前,还来看了长安,当时长安还只是卧床休养,并没有如今这样垂垂老矣的模样。

尽管在回来的路上,已经知道好几个医生都束手无策,但这个样子的长安,还是让他无法接受。

李知凡:“长安,你……”

长安:“什么时候动身?”

李知凡看着手中那厚厚的纸张,再看着眼中闪着光的长安,眼圈瞬间就红了,“很快,很快就启程了,你再坚持坚持。”

长安:“我一定坚持。”

李知凡知道是青金级,不易拖延,当即又带着长安给的各种数据分析和资料召开了核心机密会议,随后又汇总从不同渠道搜集上来的情报,在经过了缜密的分析和判断后,对方再次启程赶赴渝城。

历史的车轮,终究因为一颗顽强介入的石子,生了微不可察却又影响深远的偏转。

半个月后,南方局收到了来自当局方面一份意外的合作清单,上面包含了之前一直拖延的先进无线电设备医疗物资,以及允许我方技术人员参与美方提供的某些培训项目的条款。

虽然核心的政治承认依旧艰难,但实质性的援助通道却被撬开了一道更大的缝隙。

而此时的长安,正随着大部队在撤回关中的路上。

队伍渡过黄河,踏入陕北高原时已是初冬。

凛冽的干风卷着黄土扑面而来,远处的塬梁峁呈现出一种苍凉而坚韧的轮廓。

与江城和沪市的潮湿不同,这里的天高阔,地广袤,连空气都带着一股粗粝的生机。

长安的身体在这段颠簸的路途中进一步衰败。

大部分时间都躺在骡马拉着的板车上,用厚厚的棉被裹着,依旧抵不住从骨髓里透出的寒意。

咳嗽愈频繁,咯血的次数也多了起来,但她清醒时,那双深陷的眼睛却始终亮得惊人,默默远眺着这片革命的圣地。

抵达延安后,组织上考虑到她的身体状况,将她安置在山下一处僻静的窑洞里,阳光能透过窗棂照进来,便于休养。

安顿下来没几天,长安便主动找到了负责后勤和医疗卫生的同志。

她拿出了一叠写得密密麻麻的纸,上面是土法制作青霉素的详细流程。

“这是极其简陋的版本,”长安的声音微弱但清晰,“效果远不如提纯的成品,而且有过敏风险,必须做皮试。但在没有药的情况下,对付一些细菌感染,尤其是外伤感染,也能救急,能多救回几个战士的命。”

面对众人的关怀和劝阻,她坚持要亲自示范。

在窑洞前临时垒起的土灶旁,她指挥着几个挑选出来的卫生员,用玉米汁和瓜皮等作为培养基,小心翼翼地分离青霉菌。

每一个步骤,她都讲解得极其耐心,尽管说一会儿就要停下来喘口气。

她瘦削的手腕连搅拌的勺子都几乎握不稳,需要卫生员扶着才能完成动作。

在场的所有人,看着她专注而疲惫的侧脸,看着她因用力而泛出不正常红晕的脸颊,眼眶都忍不住湿润。

这不是在传授技术,这是在用最后一点生命力,为战友们铺一条从死神手里抢人的路。

土青霉素的试点制作在严密指导下开始了。

除此之外,她还根据记忆,整理了一些简易的野战急救技术,比如更有效的止血包扎法、骨折固定技巧,甚至还有利用当地材料制作简易消毒剂的方法。

做完这些,长安也没有停下。她意识到在敌我交织封锁严密的环境下,可靠的情报传递比黄金更宝贵。

她又找来了负责情报交通的同志,在窑洞昏暗的油灯下,她系统地讲解了死信箱的设置与运用。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