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这次的故障非常棘手,主控系统瘫痪,备用系统失效,整个变电站都陷入了瘫痪状态,你们有什么想法?”赵振邦站在投影仪前,指着屏幕上的变电站结构图,问道。
学员们纷纷陷入了沉思,一时间,实训基地里鸦雀无声。
“赵校长,我觉得,既然主控系统和备用系统都失效了,那我们是不是可以绕开它们,直接修复受损的线路?”一个学员突然举手说道。
赵振邦眼前一亮,这个思路很有意思,或许可以尝试一下。
“好,这个想法很好,我们分组研究一下,看看有没有可行性。”赵振邦说道。
学员们立刻分成了几个小组,开始研究变电站的线路图,寻找绕开主控系统和备用系统的方案。
经过一番研究,他们现,虽然主控系统和备用系统都失效了,但是变电站的各个配电室之间,还有一些独立的线路连接,可以通过这些线路,将电力输送到各个区域。
“赵校长,我们找到了,我们可以通过这些线路,将电力输送到各个区域,虽然不能完全恢复变电站的功能,但是可以缓解一部分地区的用电压力。”一个学员兴奋地说道。
赵振邦点了点头,这个方案虽然不能完全解决问题,但是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
“好,就按照这个方案,我们立刻开始行动!”赵振邦说道。
他立刻联系了周文、李春霞等人,起了“蜂巢行动”,号召各地技术员前往临近故障点,进行局部修复,形成压力传导效应。
与此同时,在广西百色的瑶寨里,刘桂香正带领着瑶寨青年,用手机热点建立临时指挥网,将每户屋顶太阳能板的电压数据实时上传。
她现,某段线路的电压波动异常,推测可能存在隐蔽的窃电装置。
“大家注意,这段线路的电压波动异常,可能有问题,我们今晚轮流值守,看看有没有什么现。”刘桂香说道。
晚上,瑶寨的妇女们轮流值守,假装家中不断电,诱使窃电者继续作业。
第三天凌晨,两名伪装成电力工人的特务被抓获,他们背后,牵出了境外势力试图瘫痪基层能源网的阴谋。
“我们不怕黑,因为我们自己会光。”刘桂香面对警方的询问,平静地说道。
在遥远的甘肃酒泉,废弃的卫星测控站里,守夜人王建国正坐在控制台前,盯着屏幕上闪烁的波形。
他观测到了一次异常的电磁扰动,持续时间恰好对应百色救援的时段。
他调出尘封多年的频谱分析仪,仔细比对历史数据,现该信号特征与上世纪九十年代某军用应急通信模式极为相似。
“原来从来如此,只不过这次,不是等上面下来,而是我们自己往上举。”他喃喃道。
他手动校准老式雷达,开始无偿为民间飞行器提供定位支持。
这些看似独立的事件,如同散落在各地的星火,在黑暗中闪烁着微弱的光芒,汇聚在一起,却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力量。
在都,林小满正参加教育部座谈会。
面对官员关于“如何规范互联网管理”的提问,她神色平静,缓缓站起身,走到投影仪前,打开了一段合成影像。
百色产房的灯光、武威水泵的转动、凉山冰镜的闪光、宁波呼吸机的运转……一幕幕画面,震撼着在场的每一个人。
最后,画面定格在全国地图上,三千余个闪烁的红点,如同夜空中璀璨的星辰。
“这不是需要管理的系统,”林小满的声音平静而坚定,“是正在呼吸的机体。”
散会后,林小满回到宾馆,疲惫地躺在床上。
突然,她的手机响了一声,收到一条匿名短信:“东南沿海某枢纽变电站遭恶意干扰,备用系统失效。”
她没有报警,而是打开“自力网”,布了一条开放式挑战:“谁能最快恢复供电?”
与此同时,在东南沿海的一座城市里,夜幕笼罩,黑暗吞噬了一切。
一个身穿黑色风衣的男人,站在一座高楼的楼顶,俯视着这座陷入黑暗的城市,嘴角露出一丝阴冷的笑容。
他的手中,拿着一个遥控器,轻轻按下了一个按钮。
整个城市,彻底陷入了瘫痪。
“计划,开始了。”男人低声说道,声音在夜空中回荡,带着一丝疯狂。
林小满站在昆明西山的了望台上,夜风裹挟着山间的草木气息扑面而来,拂乱了她的丝。
她紧了紧身上的外套,指尖划过冰冷的平板屏幕,调出“自己网”的最新热力图。
深邃的夜空下,地图上涌动着一片璀璨的星河,那是由无数盏灯火汇聚而成的光芒。
但最耀眼的区域,并非那些灯红酒绿的繁华都市,而是散落在地图边缘,那些曾被定义为“边缘”的角落——百色的瑶寨,武威的田埂,凉山的山坳……无数点微光汇聚,竟比都市的霓虹更加夺目。
她拨通了赵振邦的电话,电话那头传来嘈杂的机器轰鸣声,那是齐齐哈尔老工业基地车间里,沉寂已久的机床重新启动的嘶吼。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