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小满也露出了笑容,她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心里充满了成就感。
“应急法则第一条——没有标准件,就造自己的标准!”她在项目日志上,郑重地写下了这句话。
第二天,林小满接到了一个来自云南某山村的电话。
“林老师,我们是云南xx山村的,我们照着你的法子,修好了水泵!”电话那头传来一个激动地声音。
林小满愣住了,她没想到自己的做法,竟然能够帮助到这么远的地方。
在遥远的四川凉山,周文正带领着抢修队,在崎岖的山路上艰难行进。
“队长,前面雪崩了,路被封住了!”一个队员跑回来报告道。
周文心里一沉,他们正在抢修一座高山基站,如果不能及时恢复通信,后果不堪设想。
“绕路!绕路!”周文咬着牙说道。
然而,绕路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而且山路更加危险。
通信中断的第七天,队员们的情绪越来越焦躁。
“队长,咱们是不是被困在这里了?”一个队员沮丧地问道。
周文没有说话,他知道队员们的心情,但他不能放弃。
就在这时,一个队员突然指着远处的山坡,惊呼道:“队长,你们看!那里有光!”
周文顺着队员手指的方向看去,只见远处山坡上,有几个小黑点正在闪烁着光芒。
“过去看看!”周文命令道。
队员们艰难地爬上山坡,现出光芒的,竟然是几个放羊的孩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他们用冰块磨成凸透镜,反射阳光,有规律地闪烁着,传递着s信号。
“你们在干什么?”周文惊讶地问道。
“我们在求救啊!”一个孩子天真地说道,“叔叔说过,光要存起来,关键时刻才能用。”
周文更加震惊了,他仔细观察这些孩子,现他们的编码方式,竟然与“山语导航”完全一致。
“你们怎么知道山语导航的?”周文问道。
“是以前路过这里的工作队教我们的。”一个孩子说道,“他们说,以后遇到危险,就可以用这种方法求救。”
周文的目光落在孩子们身边,现他们竟然堆着几十块拆解的太阳能板,来自三年前一支路过的工作队。
“叔叔说过,这些太阳能板虽然坏了,但里面的零件还可以用。”一个孩子说道。
周文心中涌起一股敬佩之情,这些孩子,竟然用自己的方式,传承着技术和希望。
他用这些残片拼凑出一个临时电源,然后连接到基站上。
经过一番调试,基站终于恢复了短波联络。
周文将这套“冰镜通信法”详细记录下来,并录入了民间应急手册。
在浙江宁波的某个社区里,苏婉清正组织着一群退休老人,维修一批报废的洗衣机。
“咱们把这些洗衣机改成小型纺纱机,这样就可以自己纺线织布了。”苏婉清笑着说道。
老人们虽然年纪大了,但动手能力却很强,很快就将洗衣机拆解得七零八落。
在拆解一台老式洗衣机时,一位失智的老工友突然清醒过来,指着电机说道:“这个电机绕线方向不对,是反的!”
“反的?不可能吧?”苏婉清有些疑惑,她仔细检查了一下电机,现并没有什么问题。
“我当年在宁绍厂干了四十二年,装配过无数台洗衣机,绝对不会错的!不能让它歪着走!”老工友激动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