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你女儿原本就很好啊,本来就是一个有福气的人。”
秋燕内心很欢喜,却生生的强制住了。
“您看有幸成为您的女儿,从小就无忧无虑的过着,就连嫁人这么重要的事情您都由着女儿的性子来。”
这若是换了一家怎么也由不得你二十岁不嫁人。
那肯定是早早的给嫁出去了。
不管你看不看得中,是个男人就行。
省得被传出去影响族中姑娘们的婚嫁。
她有幸当了母亲的女儿,虽然焦心但更多的是偏爱。
还有,当初赵明朗自己给自己上门提亲时,多多少少是有些失礼的。
但是,母亲并没有因此而将他轰出去。
当年的他,一定要是一个昌州来的穷小子……没错,不管赵家有多少银子,在所有京城人眼里,那就是一个穷小子,要家世没家世要家底没家底,虽然是山长的关门弟子有点前程却也不多。
但是他却通敢的上门为自己提亲,母亲见自己心仪于他也就允下了。
这在别人家,还不提大棒打出去啊。
事实证明她的福气就是好,一答应这门亲事,赵明朗就高中状元。
新婚不久就怀上了孩子,一举生下了儿子。
虽然丈夫去两湖地区当钦差大人她很担心,没想到他能避开所有的陷阱,如今还直接升了二品大员。
你就说,这不是福气好是什么?
“燕儿,我听说这次姑爷能顺利升迁还得益于肖公子,暖暖的弟弟带去的药材和方子,朝臣们都说肖大人才是真正的大功卧……”
至于赵明朗嘛,大家是不服的,觉得是捡了一个漏而已。
“母亲,我自己的夫君原本就不是池中之物,要不然他怎么可能会考上状元。”这话秋燕就不爱听了:“这样说的人是别有用心,是成心的挑唆赵肖两家的关系。”
“你这孩子说得在理。”秋夫人道:“只是,你也应该准备些礼物送到肖家去,给肖大人的母亲和妻子。”
“我这样做岂不是更坐实了坊间传言是真的?”秋燕摇了摇头:“母亲,不用去理会这些。”
她是肯定不会上赶着去肖家送礼的。
但是,暖暖那里她是要去的。
正想着什么,结果她母亲又给她安排事儿了。
“什么?母亲,您让我去两湖地区?”
秋燕长这么大,从来没有出过京,更何况是数千里路外的两湖地区。
而且,那儿灾难还没过去呢,路途又遥远,现在还有瘟疫存在,自己还得带着孩子千里迢迢寻夫?
正常人都不会干这事儿!
“你这孩子。”秋夫人都不知道该怎么说她了:“赵家确实有不纳妾的家规,可是,姑爷到底还年轻,正值壮年,身边没个知冷知热的人照应怎么行?”
听到母亲这话,秋燕有点傻眼!
是啊,他正是血气方刚的年纪。
别人不知道,那个文质彬彬的状元郎夜里是直接化成狼,一晚上都要叫三两次水,而且他临京时自己正在月子之中,都没有伺候过他……
一想到这里,他心里就有点不确定。
后一想,自己真是想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