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0章
殷氏则不同,并没人告诉她景长安可能还活着,所以她自认是孤儿寡母,没有了对夫君的牵挂,就把所有心思都放在了子女身上。
她的眼睛紧紧盯着景春熙,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
二舅母这一房跟着流放来的孩子只有三郎一个。而留在京中的,她所生的就有五郎和瑾姐儿,庶子庶女也有两个。所以她的问题很多,景春熙也刻意多讲她两个嫡亲的孩子,好让她放心。
“瑾姐儿可不像明月姐姐,她性子跳脱得很,熙儿在家的话,她大多都跑来跟我睡一屋,饭也经常跟我们一起吃。”景春熙轻声说道,脸上带着一丝宠溺的笑容,仿佛眼前就浮现出瑾姐儿活泼好动的身影。
殷氏轻轻叹息了一声,语气中带着一丝无奈,但也透着安慰:“这样也好,有姑母和熙姐儿在,她起码不至于想到我们哭鼻子。”她的眼中闪过一丝忧伤,但很快又恢复了平静。
“夫子说,府学有三个孩子成绩不错,应该可以通过童生试,其中一个就是五郎哥。”景春熙说到这里,刻意停顿了一下,观察着殷氏的反应。
果然,殷氏的兴致一下子起来了,语气急切:“真的吗?这孩子那么用功?嗨!也算是没辜负我们的惦记。”
她的眼中闪过一丝惊喜,但很快又皱起眉头,有些担心地说:“不能去考吗?照说应该能考的呀!三叔都说能考的。”孩子学得好,自然想让他早日考取功名,但她还是有些担心。
景永宁精通律法,也告知过他们,知道罪不及这些当时才几岁的孩子,所以孩子们是可以参加科考的。
但也因为长辈们的犯人身份,就难得像其他考生那样的公平,最后的评判上肯定会受到影响。
成绩再好,也不可能过得了殿试那一关,朝廷也不会重用。
“爹爹和靖亲王分析过了,说迟个一两年考也没问题,他年岁也不算大,二舅母不用担心。
”景春熙停了一会儿,又接着说,“过完年,爹爹已经把他们送去文华书院就读,浦哥儿也一起去了。”
“哦!那就好!那就好!能进文华书院就好。”文华书院在京城是除国子监以外的名校,有关系,成绩不行都进不去。
这时候如果不是屋里只点了一盏油灯,肯定可以看见殷氏眼里含着的泪。她的声音有些哽咽,但更多的是欣慰和感激。
景明容不像她们几个那样坐着,而是照旧睡在锦春熙旁边。
她虽然一声不吭,但景春熙知道,她不是那种无情的人,多少还是会惦记弟弟妹妹。所以也轻声说起五头他们在家的情况。
“五头哥现在功夫不错,射箭也有准头,每天可以射到几只飞鸟。爹爹说以后有机会带他去军营历练。”她的声音柔和而温暖,仿佛在安抚着明容的心。
“现在,六头在铺子里都做小管事了,每次回来都会给弟弟妹妹带礼物。”景春熙继续说道,脸上带着慈母般的骄傲。
她自己说的差不多后,其他人就七嘴八舌了起来。
闷了很久的景明月对青山庄很好奇,也忍不住问起家中的弟弟妹妹来。她的声音带着急切,迫不及待地想要了解更多。
流放的时候明珠根本就没记得事,但是经常听长辈们说起留在京城的哥哥姐姐,还知道瑶姐姐欺负过她,瑾姐姐护过她,所以也问了两句。
这个时候她非常认真,眼睛里透着期待,似乎在想象着那些久未曾谋面的亲人。
只有巧巧和明容是自始至终一言不发的,但也没睡着,都一字不漏地听着。